【摘要】目的:探析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手术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低,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优势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同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患儿的疼痛程度,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小儿手术室护理;临床护理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特殊的治疗场所,而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整体工作质量和社会形象。儿童的身体和心理条件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护理人员需要在保障护理工作精细的同时,针对患儿的身心特征制定整体的、综合性的护理方案,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1-2]。整体护理是一种系统性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现选取200例手术患儿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评价小儿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200例在我院手术的患儿,研究对象的纳入时间段是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开展研究,分组方法选择数字随机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儿81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从2岁到1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26±0.3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79例,女性患儿21例;年龄从2岁到1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25±0.37)岁。经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3-4]:(1)所有患儿均具备手术适应症;(2)所有患儿手术前均伴有哭闹、紧张等情绪和表现;(3)患儿家属对于手术方案知情且同意,术前签署同意书;(4)医院伦理部门批准通过了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符合研究的伦理要求。
1.2研究方法
常规护理(对照组):术前对患儿进行访视和心理指导,术后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向家属介绍术后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
手术室整体护理(观察组):①术前:由手术巡回护士开展一对一术前访视。手术前1~2d,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与患儿和家属交流,与患儿交流时保持和蔼、亲切的语气,了解患儿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多鼓励、安慰患儿,告诉患儿不要担心。年龄较小的患儿在接触陌生环境时会恐惧,护理人员可使用漫画书、玩具或是讲故事的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术前与患儿亲密接触,增加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提高手术配合度。同时,护理人员要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积极耐心的向患儿介绍手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以及手术团队的专业性。向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并耐心的解答家属的疑问,让患儿家属多多配合。手术当天,巡回护士对患儿的相关信息进行仔细核查,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②术中:患儿在护士的陪同下进入手术室,护士引导患儿快速熟悉手术室,并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向其说明手术非常简单,引导患儿积极配合手术。协助麻醉师摆放好体位,手术过程中对患儿各项体征的变化情况进行持续密切监测。③术后:手术结束后第一时间告诉家属手术很成功,并将患儿放回病房,向患儿家属讲解术后的饮食、作息、行为活动等注意事项。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要特殊交代。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1)准确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并对两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2)对两组患儿的手术配合情况进行评估和统计,计算两组的手术配合度。(3)对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准确统计,统计后计算,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计算方法为:伤口感染发生率+意外拔针发生率+肺炎发生率。
评价标准:(1)于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评估方法为视觉模拟量表(VAS),量表评分范围从0到10分不等,10分表示伴有严重疼痛感,0分则表示患儿无疼痛感,VAS得分越高,表示患儿的疼痛症状和程度越严重[5-6]。(2)由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59,分半信度为0.939。问卷的总分为100分,得分81~100分者表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得分61~80分者表示对护理工作较满意,得分60分以下这表示不满意。计算两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计算方法为非常满意度+较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表示为例数/百分率,检验方法为卡方;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56±2.28)min,对照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0.51±2.46)min,两组对比,t=113.145,P=0.000<0.05,存在显著差异。
2.2两组患儿的手术配合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配合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2.5两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4。

3讨论
手术室患儿是一类特殊群体,主要是因为儿童的身体条件、心理素质各个方面与成年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儿童对于疼痛的耐受力低,与医护人员沟通难度大,增加了手术和护理的难度[7-8]。因此,对于手术的患儿,临床上要选择最佳的护理模式,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实现全方面的护理干预。
本次研究旨在评价小儿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过程中将整体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经研究发现,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总体优势突出,体现在手术时间更短、患儿手术配合度更高、患儿术后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共五个方面,兼顾了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的临床价值。整体护理是一种完整的、系统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整体护理,涵盖了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时间段,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通过术前对患儿进行访视,可以了解患儿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有利于与患儿进行后续的沟通交流,掌握安抚患儿情绪的最佳方法,同时也能够获得患儿家属的支持与认可[9-10]。通过术中护理,可以辅助医生顺利的完成手术,保障患儿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稳定。通过术后健康指导和与病房护士的交接班,更有利于促进患儿术后身体的康复。
综上,将整体护理应用于小儿手术室护理中意义突出,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配合度,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缓解其疼痛程度,并且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故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笑英.手术室中医护理用于小儿四肢骨折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165-165.
[2]曾燕云,张丽萍.手术室整体护理联合麻醉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4):162-163.
[3]万屏湘.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5):122-123.
[4]梁海英.探究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3):170-171.
[5]陈云芳.优质护理对于手术室临床护理效果的研究与评价[J].中外医疗,2019(3):148-150.
[6]肖悦,徐虹,李晓玲,等.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167-168.
[7]马松翠,于丽,于芝.整体护理联合ERAS运用于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2017,14(32):299-300.
[8]王媛.探讨人性化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的临床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131-133.
[9]徐玲玲,王刚.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108-110.
[10]刘娜.整体护理在小儿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9):4073-4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