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探讨尤萍萍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9期   作者:尤萍萍
[导读]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受到材料本身、环境、技术、设计等各方面影响,混凝土裂缝问题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建筑结构质量安全
        摘要: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材料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受到材料本身、环境、技术、设计等各方面影响,混凝土裂缝问题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建筑结构质量安全。下面文章对混凝土裂缝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裂缝
        引言
        在混凝土结构中,裂缝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普遍现象,由于设计、施工及其其他环节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许多混凝土结构在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不同程度及形式的裂缝。因此,在科学的方法下,将裂缝进行合理的分类,明确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形成的主要成因,确保在设计、材料、相关工艺等方面得到有效管控,将裂缝的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将影响降到最低。
        1混凝土结构特性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匀材料混合体,经骨料、砂石、水泥和其他成分混合、振捣、搅拌而成,具有脆性。化学物理性质各异的原材料众多,混合集成后的混凝土结构在凝结配比中产生很多裂隙和孔缝,这是混凝土工程中无可避免的原始缺陷。微笑的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并无危害,对建筑工程的抗压、承重等不会带来较大影响。但倘若混凝土结构在恶劣温度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若超强荷载带来的改变,材料中的微小缝隙的扩展会形成更大裂缝,二氧化碳或有害气体等空气成分,与雨水混合后顺着裂缝进入结构里,导致混凝土工程质量下降,钢筋遭到腐蚀,催化了钢筋腐锈的过程,影响了混凝土工程和整个建筑的寿命。
        2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温度变化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内外存在一定的温差,这是难以避免的现象,也是引起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同时制作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对于温度的敏感性又有所差异,这会导致其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外界温度的变化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每天不同时刻的温度有所区别,无法人为进行操控和管理,这也是目前建筑单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2.2 建筑混凝土材料质量不佳
        建筑结构的承载要求较高,尤其是当今较为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需要其承载结构的强度与抗剪切力能力较高,因此在建筑结构中常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材料种类较多,各种材料的性能不同,对其进行拌和的配合比也要根据工程需要进行调整,而部分材料质量不佳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的出现,这样裂缝问题就很容易出现了,还有一些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不合理导致矿料过多,过多也容易发生裂缝问题。而选择砂石材料的时候不注重质量控制,导致所选砂石有机质过多,也会使得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易发生裂缝等病害问题。
        2.3?塑性收缩导致裂缝
        在浇筑作业完成后,混凝土表面水分的迅速蒸发导致混凝土工程的塑性收缩。塑性收缩造成的裂缝长宽高和面积都不具有明显的规律,裂缝多出现于结构表面,深度≤50mm。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原因在于混凝土浇筑工程后覆盖措施不及时,加之外界环境的炎热和风大,使得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较快,混凝土基础和浇筑模板对水的吸收速度较快,内外因结合使混凝土结构出现收缩,在尚未具有较大强度的混凝土结构无抵抗力,最终致使开裂。
        2.4建筑图纸设计问题
        图纸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依据,如果图纸设计不够合理,混凝土就容易出现裂缝。目前,大多数建筑企业会选择外包公司进行设计,对于其设计的图纸并没有过多的检查就直接进行使用,如果图纸中存在不合理内容,建筑企业也不会发现,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特别是设计各分部混凝土构件时,每一部分混凝土材料比例都有所不同,如果没有根据建筑工程详细考虑,就无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法
        3.1严控施工温度,严抓施工工艺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重要的步骤之一是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效果不理想也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所在,从施工工艺开始抓起,能够有效地降低影响。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和降温工作,确保混凝土的水化热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及时散去,做好表层养护工作,确保满足混凝土的养护条件。同时,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当中,应进行充分地振捣,确保结构构件的密实度,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在实行拆模进入到下一道工序前应确保混凝土达到了初凝条件,才可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3.2材料质量控制
        首先,要根据建筑的项目,整体结构的要求来选择材料,要配比相应同等级别的水泥材料,在选择的时候最好选择收缩性低的水泥,把水泥的强度和混凝土的强度之间做好相同等级的配比,水泥比混凝土的强度高出一个等级,这样是最科学合理的配比,这样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其次,选择合理等级的骨料,粗骨料一定要控制针片状石子的含量,切记,骨料不可用细沙,对整体的含泥量也要做好严格的把控。如果是高温环境下,可通过洒水来降低骨料的温度,这样混凝土的温度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提高混凝土补偿技术方面的运用,不同掺量选用的膨胀剂品种也不相同,在使用膨胀剂时,需要提前做好实验。最后,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做好各种原料的施工配比。同时,做好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3.3优化结构设计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从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选择高效、安全的结构形式的同时,也应结合材料的特性,在设计的同时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做到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在进行钢筋配置的过程当中,应该仔细的进行结构受力的分析,合理的进行配置,在钢筋的直径以及数量方面的选择应格外注意。对于结构构件所承担的荷载,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进行考虑,避免结构产生比较集中的应力,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加强。
        3.4混凝土浇筑质量管理
        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项技术,混凝土配置以及混凝土振捣均围绕混凝土浇筑进行。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合理的控制,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主要包括: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检测混凝土质量的高低、对模板结构和钢筋结构等结构的质量进行控制、控制振捣和搅拌质量。其中,在浇筑过程中,对于模板结构的位置以及钢筋结构必须足够重视,假使出现变化,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出反应。一旦疏忽大意,模板结构位置或钢筋结构出现变化,就会导致后续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整体建筑质量。在整个浇筑过程中,每一项环节均要按照相关施工标准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3.5加强工程的后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工作对于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材料养护以及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墙体养护。材料养护,顾名思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合理保护、保管。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材料的配比,不易存储过多的混凝土材料,因为在过长的存储时间后,材料会出现变质、损坏等情况。另外,对材料的置放环境也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浇筑之后的墙体养护指的是在建筑环节结束的前段时间,首先拆除模板,其次对墙体进行有效的检查,检查是否出现裂缝等情况。在浇筑结束的两天后,对直接裸露的墙体进行保护,从而有效避免墙体损坏等不良情况的出现。
        结语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是一直普遍存在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当中,困扰着一批又一批工程建设人员,其产生的过程和因素有很多,需要从各个节点中进行监测和控制,同时应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总而言之,对于混凝土结构,应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对裂缝进行处理,减少裂缝问题的现象,从而这一定程度上确保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海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居舍, 2019 (20) :24.
        [2]沈国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中国新通信, 2019, 21 (11) :219.
        [3]肖亚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中外企业家, 2019 (15) :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