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作者:张燕 王泽容 周婷婷 叶丹梅 张丹睿
[导读]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
        【摘  要】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随机挑选89例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髋部骨折的病患进行研究,对入选的89例病患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结果:89例病患仅有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在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得到缓解,并未出现肺栓塞,病患的治疗预后效果佳。结论:髋部骨折在护理工作的实施中,除了常规护理措施外,还需对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一旦有症状迹象出现则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护理干预,对预后加以改善,帮助病患早日康复。
        【关键词】髋部骨折;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护理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血液在静脉内呈现出不正常凝结,并致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类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相应部位与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临床中是髋部骨折以及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产生率约为1.36%,而深静脉血栓的产生率约为35-68%,基于此,对于髋部骨折具有高危因素的病患实施预防干预措施是相当有必要的。下文主要针对收治的89例髋部骨折病患进行研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患有髋部骨折的病患进行研究,共计89例,其中,男性病患有54例,女性病患有35例,年龄为30-82岁,平均年龄(69.61±3.86)岁。骨折部位:1例股骨头骨折、43例为股骨颈骨折、45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方式:59例为复位内固定术、30例为股骨头置换术、10例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入选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有对比价值。
        1.2预防护理措施
        1.2.1手术前对病患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与健康宣教
        病患入院后,医护人员询问病患的病史情况,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老年病患必须仔细说明产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具体原因与后果,让病患加以重视,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与康复训练。对于存在烟酒史的病患要戒烟戒酒,预防尼古丁的刺激而引发静脉收缩问题。饮食上以低脂、低胆固醇以及高纤维素为主,控制血脂与血糖,多饮水,维持通畅的大便,防止便秘所致的腹压增加,并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向病患说明主动、积极展开功能训练的临床有效性。
        1.2.2手术后紧密观察病患的患肢情况
        手术完成后,紧密观察病患的患肢,查看伤口是否有渗血现象,保持伤口敷料的干燥洁净,伤口引流接负压吸引,为维持正常的负压与通畅度,医护人员需定期挤压引流管,预防引流管堵塞、扭曲,一旦引流不畅则会造成局部血肿,使血管受到压迫并减缓血液流动。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观察病患皮肤颜色、温度、肢体肿胀以及浅静脉充盈度,以此来评判下肢静脉回流情况。
        1.2.3体位护理
        将病患患肢抬高,以此来保证静脉回流,手术后在病患患肢下方垫入厚度适当的软枕,髋膝关节稍屈曲,让其高于心脏水平30厘米,同时应防止在小腿下与膝下单独垫枕,这能避免静脉回流。协助指导全身其它部位的活动,推动静脉回流。在恢复麻醉后,引导病患深呼吸,每隔2-4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在侧翻时于病患两腿间垫上梯形枕,以此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指引双上肢做扩胸与上举运动,健侧下肢做屈伸髋、踝、膝、足趾以及直腿抬高运动,以上动作的实施可以加速血液流速,防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产生。对于高龄、活动无耐力以及偏瘫等无法自主活动的病患可为其实施全身按摩以及被动活动。
        1.2.4早期患肢功能锻炼
        在麻醉恢复后,医护人员要指导病患自主实施踝关节旋转与用力背伸跖曲运动,每天运动2-4次,每次约15分钟,从而维持下肢肌肉泵的作用,按摩下肢肌肉,被动挤压腓肠肌,按摩手法从踝关节起逐渐至腹股沟区,每天按2-4次,每次约15分钟。手术后的第一天指导病患自主行伸直膝关节、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等运动,收缩5秒、放松5秒,这能确保小腿肌肉与股四头肌得到有效收缩,依照病患耐受来调整活动量,以从小到大的原则为主。以上运动可帮助静脉血液得到有效回流,对于无法自主配合的病患可给予被动活动与按摩。
1.3评定方法
        观察本研究患者护理前后的满意度调查情况,由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共分为三个勾选选项,即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分析的数据全部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数据检验为“X2”。得出的结果为P<0.05时,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
2.结果
        89例病患仅有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在为辣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得到缓解,并未出现肺栓塞,病患的治疗预后效果佳。
        对比护理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满意度情况,护理干预前的总满意度低于护理干预后,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见表1。

3.小结:
        引发髋骨折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因素较多,在治疗时若不给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则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初期症状不明显,术后创伤性反应与疼痛会掩盖其症状,在治疗护理期间如若不及时发现则会发展为肺栓塞。为此,医护人员需要正确认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形成机制与因素,并对高危因素展开有效的评估与分析,增加临床护理与疾病观察,掌握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来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产生率,帮助病患早期恢复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89例病患仅有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在为辣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后得到缓解,并未出现肺栓塞,病患的治疗预后效果佳。
        总而言之,在为髋骨折病患进行护理干预时,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旦有病发迹象必须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此来提升病患的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广荣.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效果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9,28(16):143-144.
[2]何瑞琼.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8):1147-1148.
[3]陈燕.髋部骨折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早期预防及护理[J].智慧健康,2018,4(36):55-56.
[4]倪伟峰,赵勇,肖海军.口服利伐沙班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出院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26(03):158-162.
[5]林淑萍.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患者预防静脉血栓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19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