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金融支持以及营商环境所存在的现实性问题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岳泽亮
[导读] 摘要:创新创业实践需要地方政府的金融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金融支持是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推动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则具有重要的增强作用。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摘要:创新创业实践需要地方政府的金融支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金融支持是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推动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则具有重要的增强作用。本文从支持服务留学归国人员创新创业的现实性出发,通过分析晋中市目前在融资约束以及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留学归国人员创业金融支持营商环境
        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主要供给方,并不亲自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它与企业这类资金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带来很多问题。资金使用者一般比资金供给者在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等方面拥有更多信息,故而企业一般有优势在事先的谈判、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时候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供给者的利益,使得资金供给者承担过多风险。由于留学归国人员所创办的企业大多为中小型公司,在经营透明度、抵押能力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的管理成本上的差异等方面与大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造成银行缺乏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为防止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会对贷款需求者有选择地授予一定的信用,拒绝无法满足信息条件要求的贷款者的申请。这种情形加剧了留学归国人员的融资难度。国家对银行的呆账、坏账以及逾期等不良贷款实行相应的责任追究制,除规定相应的经济处罚,还有可能撤销主管行长的职务,故而银行方面对于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会持谨慎态度,使得归国留学人员所创办的企业在银行信贷渠道受阻。除此之外,体制政策上的失衡也会引致银行与留学归国人员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原因。
        政府补贴作为企业总利润的一部分,在本质上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的受益进而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一些针对科研创新与新产品研发的专项政府补贴可以直接降低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成本与面临的风险,提高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回报率,进而激发企业从事创新活动的动机。但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且财政支出较多,留学归国人员所创办的企业所能够获得的政府补贴较少。
        接下来,本文就营商环境方面的现实性问题进行相应的探讨。
        一、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本次调研过程中,通过访谈我们得知,晋中市在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大大促进了地区内部各类企业的发展。晋中市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实行专业化招商、以商招商、产业化招商、园区招商等形式,创新招商方式,加大考核力度,兑现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通过改革投资项目审批服务,革新理念,由市县发改部门牵头,健全完善六个工作机制,把企业当作客户,按照企业的需求,制定工作流程,全面改进审批服务方式,提高项目手续办理的成熟度和便捷度;大幅度压缩负面清单事项,保障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投资项目、标准执行等方面公平待遇;对企业开办、纳税、投资项目许可、水电气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大幅度精简审批,压缩办理时间,深入推进“准入即营”改革,实施不动产登记二次提速,实行投资项目许可并联办理;依法治税,减少征税自由裁量权,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落实好中小微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持续释放减税效应,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幅度降低企业办事费用。以上诸多措施显著改善了晋中市的营商环境。
        但是,部分企业家也谈到了与南方一些发达地市相比,晋中市营商环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晋中市开放理念仍然有一些欠缺。

例如,平遥县的宇皓环保纸业与新型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总认为晋中市的营商氛围较以往有极大改进,但与南方部分地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欠缺营商氛围与研发氛围。对于中央扶持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采取保留态度,希冀开放理念充分的地方政府作为"探路者",在观望别人的发展经验基础上制定自身的发展方案。例如,重庆市作为近年来中西部营商环境最佳的城市,为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采取了一系列大开大合的改革措施。针对企业”办事难”的问题,重庆市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和便利化,聚焦市场准入、企业投资、工程建设、不动产登记等企业关注的重点事项,按照减环节、减资料、减时限、减费用的要求,构建和完善形式直观、易看易懂易操作的办理流程图,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消除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属于兜底性质的“其他资料”“有关材料”等一律取消。为解决企业”负担重”问题,重庆市降低电网环节收费和输配电价格,进一步降低一般工商电价水平。调整优化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对通行全市高速公路的货运车辆通行费给予优惠,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出台各种能够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与重庆市相比而言,晋中市虽然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需更新开放理念,在”法无禁止皆可为”的理念指引下,加快地区改革步伐。
        二、地方政府与归国留学人员群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本次调研过程中,在与几位企业家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晋中市非常重视留学归国人员所创办企业,对于企业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例如,平遥宇皓公司的郭总谈到,公司创业初期,由于进出口人才缺乏,导致进出口过程中产生诸多沉没成本。后来,在晋中市商务局以及侨联领导的关注下,经过进出口贸易方面专业的指导,规避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降低了企业进出口成本。太谷昌林锹具的张总也谈到,地方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对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企业家们也指出,晋中市目前也存在着政企发展理念不合、政策分散、信息不公开以及办公效率低下等问题。留学人员在留学期间大多接触的是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深刻且直观的体会。而随着国内老龄化不断加重,幼儿教育问题不断凸显,再加上留学人员本身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他们非常看好在国内发展现代服务业。但作为处于行政金字塔中的政府官员,除了关心地方财政收入,自然更关心其在官场升迁的机遇,而这种激励与地区GDP增长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导致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扶持投资风险小、周期短且见效快的项目,但这与很多归国留学人员之间理念不合。地方政府对留学归国人员这个群体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欠缺,仅有针对创业者的专项扶持,并没有针对留学归国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专项扶持,政策导向性不足。部分企业家也指出,政府扶持力度虽然较大,但是政策过于分散,”撒胡椒面”的作法比比皆是;机构冗余,但没有设立专门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机构,中小企业局虽然对于留学归国人员有所照顾,但力度明显不够;地方税负仍然较重,很大程度影响了留学归国人员所创办企业的研发创新;虽然地方政府在不断简化审批程序,企业家认为”跑部”的次数明显减少,但仍然较麻烦。
        三、归国留学人员所创办企业与本土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调研过程中,通过与5位企业家的交流,我们发现归国留学人员所创办企业在国际视野与研发上均具备优势,在员工培训、市场调研方面也更占有利地位。但本土企业在国内关系网络以及人脉方面更有优势。太谷昌林锹具的张总指出企业用地规模受到很大限制,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本土企业在用地方面得到的政府扶持力度更大。天生红枣业的齐总指出企业与本土企业相比,本土企业往往能够比留学归国人员更早获得相关信息,他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及时获得上下游企业的支持,从而占领先机,获得先发优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