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孙卫

发表时间:2019/1/10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6期   作者:孙卫
[导读]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分析,同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南通  2260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分析,同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方法:从2017年8开始到2018年8月结束,在我院选取5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遵照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比较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本文选取的5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安全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操作不规范、相关护理不到位、患者与患者家属治疗配合度较低以及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给予了太高的期望;和对照组实施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分析,同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201-02
  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是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同时因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所以应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然而,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却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对治疗和护理效果均产生了严重影响,在本文中就主要从我院选取5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安全因素和防范对策予以了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8开始到2018年8月结束,在我院选取5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遵照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有17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处于44岁到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8±1.38)岁;观察组有18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处于43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9±1.4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方面所存在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可包括入院指导、用药指导以及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其中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与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比如:采用相关资料或视频资料等,同时对相关注意事项予以告知,提升患者的理解度和信任度;(2)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比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护患沟通技巧等,可采用培训的方式予以提升;(3)建立健全医院中的相关护理操作规范和相关制度[1]。
  1.3 观察指标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比较[2]。
  1.4 统计学分析
  总结分析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
  2.结果
  2.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通过对本文选取的5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安全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操作不规范、相关护理不到位、患者与患者家属治疗配合度较低以及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给予了太高的期望。
  2.2 比较护理差错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和对照组实施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予以比较[n(%)]

  3.讨论
  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是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同时因为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若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护理不规范和不及时的情况,则可能导致护理不安全因素的产生。由此可见,在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有效分析不安全因素同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本文选取的56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安全因素主要可分为护理操作不规范、相关护理不到位、患者与患者家属治疗配合度较低以及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给予了太高的期望。而防范对策则主要可从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和患者家属介绍与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介绍以提升患者的理解度和信任度、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以及建立健全医院中的相关护理操作规范和相关制度等方面出发,综合有效改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不安全因素[3]。而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和对照组实施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朱艳红[4]通过研究得到了和本文相似的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33%。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施分析,同时实施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可婕.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0):204-205.
  [2]孙堂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142.
  [3]蔡雪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科学,2018,21(08):36.
  [4]朱艳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健康之路,2018,17(02):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