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广厦何相异

发表时间:2018/8/8   来源:读者来稿   作者:杨林
[导读] 2018年盛夏,一个风清气爽的日子,一个由51人组成的团队,穿行在庄严肃穆的杜甫草堂博物馆。

茅屋广厦何相异

——感怀杜甫草堂


旅游蓉城,一个必需的景点,就是杜甫草堂。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避难入属,定居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在此写诗两百多首,其中就有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当自家茅屋被狂风刮破,竟然能替“天下寒士”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着实令人感动。杜甫草堂的维护和重建,正是表达了后世人们对这位“诗圣”的崇拜敬仰之情。

2018年盛夏,一个风清气爽的日子,一个由51人组成的团队,穿行在庄严肃穆的杜甫草堂博物馆。

作为一处纪念遗址,草堂主体建设分为正门、大庙、史诗堂、柴门、工部祠五重结构。大庙为厅堂式建筑,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草堂时建立。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后人出于尊崇,以此命名。史诗堂为纪念性主厅。杜甫的诗歌创作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素有“诗史”之誉。此堂南北两端,分别建有“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陈列室。柴门原是杜甫草堂的院门,杜甫诗作中常有关于柴门的句子。驻足一重重厅堂,瞻仰一座座塑像,目睹一件件文物,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触摸历史风云,感受灵魂洗礼。

最让我由衷感念的,则是位于草堂博物馆东南部的茅屋故居。从外观看去,正是地地道道的茅屋,十分简朴。走进茅屋,可见卧房、书斋、客厅、厨房等较为狭窄的房间。其中的陈设非常简单,不过竹榻桌凳石磨锅灶而已。如此简朴的环境却孕育了彪炳史册的诗篇,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物质条件的简陋恰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遥想当年,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掀翻,仅有的一点衣物全被雨水淋湿,他如何熬得过那漫长的黒夜?在自身遭遇苦难之际,他又是如何想到“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是舍己为人还是自我牺牲?伟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必然来源于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来源于对自身苦难的凛然超越吧?

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不停地进进出出,我静静地伫立在茅屋一侧,陷入沉思。

相隔一千二百多个春秋,杜甫当年的理想如今早已成为现实,一系列“广厦工程”付诸实施,廉租房公租房惠及千万民众,特别是以商品房为主流的房地产开发突飞猛进,已经把“天下寒士俱欢颜”提升到“天下富士俱欢颜”了!

或许因为物极必反的缘故吧,如火如荼的房地产似乎走向了极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房价一路飙升,扶摇直上几乎接近天文数字,许多购房者只能望楼兴叹!“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套住房消灭一个百万富翁!”早有人这样调侃房地产老板。这种状况如今依然“健在”,不一样的只是快速换代,升级为“消灭”千万富翁乃至亿万富翁了!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怪现状”:一方面是不少人想买住房而买不起,另一面却是许多人独自拥有两三套甚至数十套新房。据新闻报道,还有某些城市因为库存了大量的“空置房”,而被戏称为“鬼城”的。造成这种局面,或许多种原因,但有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症结:许多人买房不是用来居住,而是作为一种投资,乘低价买进,待高价卖出,若是机遇逢源,赢利自然可观。事实上,很多人确实这样大发了横财,于是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这种暴利行业,魔术似的房地产炒作也就如脱缰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拾。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呼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还有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运作“限购”等等。然而遗憾,似乎收效甚微。据官网报道,今年6月,全国城市房价仍然普遍上涨,有的省市同比上年涨幅高达40%以上,有些新楼盘竟然每平米20万元!

假若杜甫来到今天,惊闻如此高昂的房价,巡视如此广大的空房,他会有怎样的感想?对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会写出怎样的续篇?凭着崇高声望,他一定会被推选为政协委员,对于治理如此怪诞的房地产市场,他会呈交怎样的提案?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传来导游的呼唤。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不得不跟上团队,惜别古色古香的草堂,奔回热火朝天的楼群。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