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李嘉川

发表时间:2018/7/25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6期   作者:李嘉川
[导读] 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进行研究。

郓城县旅游管理中心  山东省菏泽市  2747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显而易见。然而,建筑业也迎来其发展得瓶颈期,寻求技术突破成为其获得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的重要材料,其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建筑的质量息息相关,必须制定严格的工艺标准和施工规则,加强施工管理,同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时刻保持技术创新,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进行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人们对建筑无论是从外观还是质量上要求都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给与足够的重视,比如混凝土的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我们要不断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更好地推动土木工程的发展。
        1土木工程的概述
        土木工程是指利用各种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以及施工、保养、维护的一种技术型活动。土木工程包括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综合性、社会性和实践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土木工程这门学科的内涵越来越广泛、种类越来越多、结构也渐趋复杂,是集勘查、设计和施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由于土木工程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和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土木工程建筑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等,因此,土木工程具有社会性。同时,由于土木工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土木工程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几个常见因素
        由于涉及到的人以及机械庞杂繁多,所以在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往往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对混凝土结构来说,由于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抓紧解决或是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下面就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几个常见因素进行阐述。
        2.1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制方法不合格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材料的好坏决定了之后的施工能否继续进行,并且是能否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如果原材料不合格,就会导致导致浇筑出来的混凝土结构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问题,不满足混凝土结构本身的强度要求,难以实现现代社会对于建筑安全质量的需要。
        2.2不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
        在选用混凝土材料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在复检、采购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不严格根据相关规范执行的问题,对材料的配合比验算也没有根据相关的标准配合比进行计算,造成实际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无法满足施工要求,从而为土木工程的建筑埋下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质量,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2.3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不到位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现浇时,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常常会因为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而未对浇筑中的混凝土进行充分有效的振捣,或是在浇筑结束后没有注重对混凝土的养护浇水,而这些施工工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在终凝后的强度,其关键性不言而喻。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拌合
        进行混凝土拌合环节,最终的目是再一次复核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同时,还要严格把控拌合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当拌合工作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重复检查工作,主要检测混凝土和易性。
        3.2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
        所有将要进场的建筑材料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进场后必须要有专门人士进行检查,必要的话必须送至相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前必须严格控制骨料及砂的含泥量,生产时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应按实际进场批次进行复验,对于过期的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严格控制钢筋的质量,对钢筋加工场加工好的钢筋要进行适当的养护防锈措施。
        3.3控制温度应力
        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出现的裂缝问题来说,温度应力是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对温度应力的控制,保证浇注温度和内部温度的适当性。首先,重视对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在浇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低温天气,以更好的进行浇筑,应该尽可能的回避高温作业。其次,如果在高温天气角度,就必须采取冷却手段对混凝土进行及时冷却。同时,也应该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降温处理。最后,构造之前混凝土的强制性降温。在一定条件下,应该在混凝土内部设置一定的水管,从而通过水管中的冷水对混凝土内部降温,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温度的适宜性。通过有效控制温度应力,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内部温度都能够处于科学的范围内,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
        4加强混凝土相关施工技术措施
        4.1重视施工操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设置后浇带,分批浇筑混凝土。针对凝土结构而言,后浇带的设置应当选择在设置在跨内荷载作用下内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一般在跨度的三分之一处或者跨中,后浇带处的混凝土施工质量也十分重要。同时施工单位应当注意在施工操作之前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凿毛,清洗后浇带的内部结构,随后涂上一层水泥砂浆有助于粘结。建筑施工在超市的环境下保养半个月左右,就能够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浇筑完成后,需要保证结构所能够承受的荷载,再拆除模板,防止出现坍塌。施工操作是防止混凝土施工结构裂缝以想找年羹尧的施工操作,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再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下,保证施工的各项操作技术。
        4.2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结束后,不能随意堆放对其不管不顾了,时候的养护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养护也要讲究时间,不能随意的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要在浇筑工程完成结束后在混凝土终凝前8-12h之内加以覆盖、浇水,对混凝土养护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制,通常是在14~21小时之间;并且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均不超过20度,因此,浇筑混凝土最佳时间段在夜间,可采用保温法与内部降温法解决。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期限为7天,如养护不周则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未到设计规定期限不允许拆除模板,必须等到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4.3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规范性
        在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中为了提高施工的规范性,常常会采用如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法、外包刚法、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法等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施工的规范性。混凝土结构补强加固法,即是要增大混凝土自身的强度以及增加承载力,这都是通过增大截面面积来实现的,同时这样也能够起到加固的作用。外包钢法即是为了使承载能力与构件刚度提升,通常利用加固型钢和构建外侧的钢板与原有构件它们之间的共同作用,从而起到加固作用。箍筋施工法,是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采用较多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仅作业量少,而且能够让钢筋运输、堆放等比较安全,功效也会随之提高。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把控是最关键的。每件构筑物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在掌握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后,还需要针对相应的建筑物要求,学习对应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多总结,在工作之余多学习,不断丰富技能,加强混凝土建筑的施工管理,使其不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并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研究[J].谢松胜.广东建材.2015(03)
[2]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郭晓林.科技与企业.2015(13)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曾祥鸿.河南科技.2015(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