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
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北京市,100024
摘要:近年来,信息交换技术在消防救援指挥系统中的应用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消防队伍救援安全现状,分析了信息交换技术在消防救援指挥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研究了消防系统信息应用的改进方法,阐述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对相关工作的实践有所贡献。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消防灭火救援
1信息互通技术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模拟通信出现,语音通信也实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通信实现了格式转换和互联网接入的功能。直到2019年,它将进入智能大数据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信息通信的新时代。信息传播不同于过去为大众提供传播服务,它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人与物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除了基站的峰值速率要求外,gcu 批准的信息和通信指标还提出了用户体验速度、频谱效率、网络和移动服务、业务空间容量、连接密度和延迟时间等七项指标。信息交流为用户提供了无限的信息获取途径,使每个人和每件事物都能共享数据,使个人、企业和社会受益,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规模宽带、大规模连接、连续广域覆盖、超低延迟和超高可靠性等信息通信技术特征,将在物联网、大数据、商品交易等信息空间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促进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自动驾驶和工业自动化等应用的发展。同样,信息通信技术也将在智能终端的应用背景下,在智能消防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消防队伍灭火救援安全现状
2.1救援情况复杂和救援对象增多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救援对象和风险也随之出现。化学工业的发展增加了火灾的危险性,消防员的救援安全受到了威胁。人口稠密的地方也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火灾发生时,消防员不能准确判断事故现场的情况,从而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使消防员难以开展救援工作,难以预估救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增加了火灾伤亡的可能性。因为消防队伍应该根据这种情况对救援工作作出适当的调整。
2.2救援装备落后
在救援工作中,将使用各种救援设备,这直接关系到救援人员的安全,因此消防队伍应注意使用救援设备。虽然我国消防事业发展迅速,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救援装备还比较陈旧,救援技术还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救援环境。同时,当地的经济条件也限制了消防设备的更新换代。一旦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威胁到消防员的人身安全。消防通信是各级单位在消防工作中相互传递信息的基本设备。目前,部分地区的消防救援工作通信设备不畅,消防指挥员无法传达指挥命令,消防救援工作难以开展,消防员的安全难以保障。消防设备落后,降低了消防救援工作的效率,也增加了消防员的危险因素。
2.3素质不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消防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消防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消防员素质较低,理论知识多于实践经验,缺乏锻炼,面对火灾事故缺乏危险而不乱的心态。一旦遇到火灾现场,消防员的安全和被救人员的个人财产就难以得到保障。专业消防员的缺乏迫使消防队伍降低了征召消防官兵的门槛,从而降低了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
3当前通信技术的现状
3.1通信技术的局限性
在日常的火灾救援行动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更快、更准确地接收信息,对于消防指挥员作出决策和指挥非常重要。在调度过程中,由于现有设备传输效率低,复杂报警触发不能满足现场要求,前线指挥人员必须发送信号完成地理信息图形化、可视化指挥与调度、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任务。
3.2设备之间不兼容
目前,各种通信设备和设备制造商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和技术标准大多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器材,也会使用其他通信技术,例如配备800兆赫频段的手持无线电对讲机,而部分器材则使用基于移动通信基站技术,利用群组通讯系统和公共网络传送声音,而这些技术并不受频带限制。各种对讲机并不普遍,必须单独购买,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而且给消防现场指挥员与前方灭火人员的信息通信带来不便。
3.3通信配置陈旧
消防应急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相对缓慢。目前普遍采用的是800兆赫频段无线对讲一级网和400兆赫频段二级网。400兆赫频段二级网电台可以通过无线点对点进行通信,但设备的传输距离受到功率的限制,大多在2ー4km 之间。然而,该设备对信号非常敏感,所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如在山区、高温、辐射等环境中,信号难以保持稳定,难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在视频通信方面,视频传输设备已经统一普及,但大部分仍然依靠4g 以下的专用网络,提高视频传输的清晰度和流畅度还有很大的空间。
4信息互通技术在消防救援工作中的融合应用
4.1 信息互通技术在现场消防救援工作中应用
信息互通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它的主要优点是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目前设备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gbit/s 以上,比以前的网络快10倍以上。同时,它还具有更低的网络延迟(更快的响应时间),以毫秒级的通信延迟,比以前快5-6倍。与其他通信系统相比,信息交换技术系统的高速、低延时和固有特性已成为其突出的发展方向。这些优点对于解决消防救援领域的通信难题和瓶颈具有很好的针对性,需要在救援现场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如语音、图像、视频、各种环境、气体传感器、红外图像、遥控机器人中央控制指挥数据、战斗机位置、生理状态、消防设备状态(如灭火剂用量、消防车液位等) ,这些数据能否准确、高效地反馈直接影响到行动指挥响应的有效性和快速性,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4.2 信息互通技术在消防队伍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交换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行为识别等信息技术,自动、智能、移动地收集人、车、物、行数据,实现团队、人员管理的全过程记录、绩效考核的多维分析、车辆装备的全因素管理和营房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不断提高消防队伍管理的准确性、智能性和科学性。针对消防作战的实际需要,建立科学高效的作战保障体系,将人员、车辆、装备、物资等动态数据综合应用于作战指挥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系统和数据的效能。例如,通过信息交换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营区供水、供电、供热等情况,数字化检测营区温度、湿度和饮用水水质,实现问题预警,以保护消防指战员的健康和清醒为基础,解决广大消防指战员的困扰,减轻工作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并实现人员管理和控制的数字化。
4.3 信息互通技术在消防无人机在中的应用
目前,无人机的应用非常广泛,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的救援中,其应用效果非常重要,在消防工作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网络对新体系结构和体系结构应用的响应速度很慢,容易错过最佳的抢救机会。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网络延迟问题,极大地提高无人机的使用效率,在挽救更多人民生命和财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4 信息互通技术在消防执法监督中的应用
传统的执法登记大多是独立的版本,后期有多种人为因素。除了在本地储存和备份外,使用信息交换技术的执法记录仪还可以在获得上级部门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披露执法过程并进行监督。大大提高了消防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有助于改善社会消防防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信息交换技术在消防救援指挥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提高消防救援指挥系统的实践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未来信息交换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关键环节和要素,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和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静. 多Agent联合灭火救援作战系统应用基础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
作者:张炜(1982年12月),男,陕西铜川,汉族,本科,助理级工程师,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方向:智能化接处警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