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94岁高龄患者使用导尿管用于结肠造口灌肠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杨小玲 曾利芳通讯作者
[导读] 本文将1例94岁结肠造口高龄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

        杨小玲  曾利芳通讯作者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本文将1例94岁结肠造口高龄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对其使用导尿管进行结肠造口灌肠后护理进行研究,阐述其病情,并对其护理方式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相应护理体会。
【关键词】高龄患者;导尿管;结肠造口;灌肠;护理
        
        对于结肠造口患者,由于造口会用于检查、治疗、训练造口排便等环节中,为实现清洁肠道、促进排便目的,经常需要进行造口灌洗。而在灌肠操作中,易出现灌肠液溢出,未进入肠道内现象,影响灌肠效果。因此,针对此类问题应做好相应护理工作[1]。本次研究将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1例94岁高龄患者作为护理对象,现报道如下。
1 案例病史
        94岁,女,汉族,入院时间2020年12月31日,病区:胸外、普外科,主诉,便血1个月。于1个月前,由于不明原因出现血便,颜色鲜红,且血丝附大便表面,无发热、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反酸黄疸、腰痛血尿等症状,血便反复出现,未进行相应诊断治疗。发病期间反复出现以上症状,其他医院考虑可能患有“直肠癌”,到我院采取进一步诊治,于门诊以“直肠肿瘤?”收入科室。近1月内,有精神萎靡,食欲睡眠差,头晕乏力症状,未见消瘦,小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科手术、重大外伤和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经历。
        体征:T36.4℃,P90次/min,R25次/min,Bp128/74mmHg。
        临床诊断肢体发育正常,中等水平营养,神志清晰,自行步入病房,自动体位,配合查体。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及五官正常,眼睑稍苍白,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腔无脓性分泌物,口唇稍苍白。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正常畸形,两侧呼吸动度对称,叩击呼吸清音,而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位于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约0.5cm处有心尖搏动,无震颤,心音有力,律齐,各听诊区无病理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腹部无包块,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查外生殖器。
        入院后,经诊断确诊为直肠癌,并拟实施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治疗中对患者进行麻醉、消毒、铺巾等准备,并做越12cm切口,入腹后分离腹腔粘连,阻断直肠上动静脉及直肠肠腔,切断乙状结肠,移出标本并进行检查,行乙状结肠-皮肤吻合,对盆腔再止血,术后缝合腹壁。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心电监护、吸氧、抗感染以及药物更换等护理。住院期间患者出现肠梗阻,采取禁食与对症治疗后,患者好转。并于2021年2月5日出院。


2 护理
2.1基础护理
    患者入院后指导其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并采用健康教育等方式提升其对疾病了解;术前辅助患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帮助其保持较为良好身心状态;术中考虑患者状态,做好温湿度调控、保暖等工作,持续进行状态观察;术后,进行并发症预防、心电监护、吸氧、饮食指导、抗感染、翻身拍背以及药物更换等护理。
2.2灌肠护理
    对患者使用导尿管进行造口灌肠护理,护理人员准备好一次性导尿管装置,辅助患者维持仰卧位或侧卧位,将治疗巾铺于床下,做好保暖工作,并暴露腹部。于一件式造口袋上方剪出长约3-4cm开口,上口从导尿管灌洗头插入,下口与便盆连接。将导尿管与灌肠溶液瓶连接起来,并要求造口低于灌肠溶液瓶下端40-60cm,排尽灌肠器管内空气。护理人员戴手套并以食指蘸石蜡油,然后从造口袋裁剪口处进入,并进行肠造口探查,确定造口方向,然后按照从结肠远端至近端顺序进行灌肠。导尿管前端进入造口内8-10cm处,并根据遵医嘱,并将8-10mL肥皂水打入导尿管气囊中。灌肠结束5min后,抽出尿管气囊内肥皂水,并将导尿管拔除,并迅速用夹子夹紧造口袋剪切口,于造口灌入300-500mL的38-40℃温水,灌入速度维持在60-70滴/min。灌肠期间要求密切关注患者精神状态以及病情变化,出现异常后即刻停止,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停止相关操作。在患者粪便排出后,观察患者腹胀改善情况,若依旧存在腹胀现象,重新进行灌洗,直至灌肠后腹胀减轻,能排出大便。并对造口护理用品进行处理,整理好床单、治疗巾,并对灌肠结果进行记录。
3 讨论
        对结肠造口高龄患者使用导尿管造口灌肠,可解决其术后无法进行正常排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患者正常生理需求。但由于该方式属于侵入性操作,导致使用造口期间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肠梗阻、结肠功能失调以及肠黏膜表面损伤等,会加重患者身体负担,影响其术后正常康复,降低预后效果。因此,针对结肠造口患者,在术后应给与其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加强对并发症预防[2]。
        在进行护理期间,一方面,应落实对患者病情监测、抗感染、吸氧等基础护理,满足患者对基础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针对结肠造口应落实造口灌肠护理,采用观察方式,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发挥其调节分泌、消化和解毒作用,帮助患者尽可能位置相对良好状态。同时在进行灌肠护理中,为保证灌洗效果,还应选择适合灌肠方式,传统造口灌肠方式使用中,患者会产生强烈生理不适感,难以保障造口灌肠效果。与之相比,使用柔软硅胶材质导尿管进行造口灌肠,使用中可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及持续排泄时间,且可减少灌肠液外溢现象,利于降低造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腹胀不适感,提升其身体舒适度,且利于降低造口灌肠操作对患者负面影响,可促使患者病情快速恢复,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3]。
        小结:结肠造口高龄患者治疗期间,相应护理方式应用,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术后康复效果,通过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并满足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利于提升患者疾病治疗预后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明金,张人华,胡灵燕,等.一次性输液器联合导尿管造口灌肠对结肠造口术后肠梗阻患者获益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5):114-117.
[2]黄慧敏,申海燕,张芳,等.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高龄患者的加速康复外科护理[J].护理学报,2019,26(24):45-46.
[3]李月华,曹爽.基于PRECEDE模式的护理方案在高龄结直肠癌造口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0):1120-1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