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张冉
[导读]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

        张冉
        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纳入116例患者,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心理护理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该疾病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理护理;糖尿病;血糖值;焦虑

        近年糖尿病发生率急剧上升,已逐渐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位疾病,而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且逐渐年轻化。截至目前,糖尿病无特效药物可治愈此病,需长期服药控制血糖值,但长期药物治疗,易使患者出现倦怠性,且发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严重时影响治疗效果[1-2]。基于此,为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治疗效果,我院纳入心理护理,并展开以下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116例糖尿病患者,2018-4为纳入起始时间,2020-5为截止时间。病案室将患者病历、背景资料等录入后台电脑。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8例),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心理护理为试验组。对照组由男性31例、女性27例组成,年龄区间35~76(55.5±8.5)岁,病程在4~9(6.5±1.0)个月;试验组由男性32例、女性26例组成,年龄区间36~77(56.5±9.0)岁,病程在5~10(7.5±1.1)个月。两组患者从临床资料对比,保持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82岁;②空腹血糖≥7.0mmol/L、2h血糖值≥11.1mmol/L;③神志清晰,沟通顺差;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同时参与另一研究;②配合依从率差;③临床资料不完整;④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教会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血糖,对患者实施日常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
        内容如下:(1)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服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并叮嘱患者遵守医嘱,按照用药时间、剂量严格执行,监测患者血糖、尿量、尿糖,以便随时对患者用药方案、剂量进行调节。(2)运动护理:帮助患者定制科学、合理运动计划,行户外运动,增加患者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其次若患者伴随眼病、肾病,禁止患者行剧烈运动。(3)饮食护理:若患者病症较轻,可采取饮食疗法护理,若患者护理两个月,未达到理想效果,可行药物治疗。饮食护理过程中,应依据患者体脂、活动量对摄入总热量计算,若患者处于哺乳、妊娠期等,应适当对饮食护理方案改变,同时对患者摄入糖分、胆固醇限制,多食用高纤维果蔬。(4)心理护理:多数糖尿病患者虽患有该疾病,但缺乏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加之家庭、医院等各类因素易令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治疗。故而,护理人员应实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积极与患者沟通,态度温和真诚,引导患者走出误区,帮助建立最佳治疗状态。同时,站在患者角度,理解患者内心,以及联合家属、朋友给予患者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依从性。(5)并发症护理:酮症酸中毒、感染、低血糖反应等为该疾病常见并发症,若患者出现感染,可对患者皮肤、口腔等卫生方面加强处理;若存在发热,告知主治医师;若存在糖尿病肾病,积极对患者血压、血糖控制,并限制蛋白质摄入等。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理后血糖值变化;
        (2)观察两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佳。
1.4 统计学分析   
        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血糖水平、SAS、SDS评分等计数资料以t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值
护理后
试验组空腹血糖(6.52±0.49)mmol/L、餐后2h血糖(7.84±1.02)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7.69±0.72)mmol/L、餐后2h血糖(9.32±1.12)mmol/L。治疗后试验组血糖水平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T=10.231、P=0.000;T=7.441、P=0.000)。
2.2 SAS、SDS评分
内容如下,详细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治疗过程需持之以恒,且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糖尿病患者若仅仅注射胰岛素或仅服用药物是不够的,虽然临床一线药物可在短期内对患者糖脂代谢情况改善,但治疗效果并不长久,加之药物也易出现各类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基础之上联合护理服务,可提升生活质量,控制患者病症[3]。
基础护理多以医生医嘱为主,不会对患者心理状态重视,而往往导致治疗依从性低,血糖控制不佳来源心理状态差,故而基础护理存在一定劣势。心理护理包含用药、运动、日常、饮食、并发症护理等多项护理服务,可对患者病情变化随时了解,对患者在生理、饮食、运动等各方面需求满足,有效对患者机体功能保护,同时稳定血糖值,缓解不良情绪。本次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空腹、餐后2h血糖值、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心理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实施价值,可稳定血糖值,消除负面情绪,适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鲍金雷, 孙博伦, 黄卫东,等. 正念饮食察觉训练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和饮食行为的影响[J]. 护理学报, 2019, 026(019):66-69.
[2]汪雅静, 张超, 黄显玉,等. 糖尿病并发症体验方案培训后联络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14):1064-1069.
[3]刘燕, 林晓悦, 王春辉,等. 护理干预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015(015):176-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