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
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 新乐 050700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患者,均于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60, 应用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组(n=60, 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康复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 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佳,相比于常规护理,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负性情绪评分更低,生存质量评分更高。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临床研究
神经内科包含的病种十分复杂,但是脑卒中是发病比较常见的一类,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结构以及生活结构的不断变化脑卒中患病率星.上升趋势,并且朝年轻化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并在医学临床推广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治疗疗效进行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对脑卒中患者来说后遗症的出现依旧十分普遍,对于患者家庭来说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负担,对于社会而言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可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而且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也有积极刺激作用,对致残率做到有效降低也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10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护理方法将纳入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介于57-78 岁之间,均值(67.5士7.0) 岁,其中男患与女患的比例为28:22;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介于58-79岁之间, .均值(66.2士7.9)岁,其中男患与女患分别有27例、23例。两组资料比较后差异性小,符合研究要求(P>0. 05)。研究已将参与研究患者病历资料送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同意,患者及其家属也支持研究;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 05),符合对比需要。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前告知患者整个治疗的方案以及护理的要点,并督促患者按时用药,给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若患者无法进食者,则给予鼻饲喂养,定期帮助患者进行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同时做好并发症的相关防范措施;病房内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若有异常则及时告诉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基础护埋:保证病房内的清洁卫生,每日使用紫外线消毒,同时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与患者交流时注意态度,热情的告知患者在院期间的相关事项,介绍,
负责治疗的主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的相关信息,帮助患者快速适应院内环境。②夜间护理:由于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和意识障碍,通常夜间无法自行喝水和上厕所等,要提醒患者家属夜间护理的相关要点,并定期进行查房。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病情的具体情况拟定食谱,多食用牛奶、瘦肉、鸡蛋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等,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国心理护理:由于脑卒中患者发病突然,通常无法接受身体损伤的现实,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与患者积极沟通,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疾病带来的影响,并向患者讲解成功治愈的病例以及相关经验,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⑤并发症护理:定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并给予吸痰干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每日定时帮患者对皮肤进行擦洗,清洗会阴部,勤换床单被套,为患者按摩四肢、翻身等,降低压疮的发生率,适当的将患肢抬高,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预防静脉炎的发生。⑥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卒中情况,将其分为早期中期与后期,早期主要对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通过听、触、视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和语言上的干预,引导患者在心理和语言上的恢复,并对全身穴位进行按摩,琉通患者的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中期可让患者进行主动运动以及抗痉挛训练",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并独立完成下蹲行走和站立等基本动作,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后期给予适当的抗阻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平衡训练,预防患者出现功能障碍,并尽快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1.3评价标准,
(1)参照Fugl -Meyer (FMA) “评分标准评估2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FMA量表主要分为.上、下肢2个维度,其中分别共有33个及17个项目,量表分值为100分,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与其评分成正比。
2结果
肢体功能评分
通过观察表1可知,2组患者护理后的FMA均有不同,其中观察组较优,以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P<0. 05)。
.png)
脑卒中又叫做“中风”,是一种临床上高发的脑血管疾病,此病通常发病比较急骤,主要是由于血液在流动的时候,因为某些原因流入大脑时受到阻碍,所以对大脑造成了一-定的损伤。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前者的发病率较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脑卒中的死亡率很高,并且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所以脑卒中长期以来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种疾病,希望通过护理措施缓解疾病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发病突然,患者发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较大,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康复护理中最关键核心的环节就是心理护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帮助患者情绪平复,并鼓励患者逐渐走出消极心态积极应对治疗,对于治疗作用发挥有积极意义。肢体痉孪是脑卒中患者脑部神经受损的直接表现形式,选择恰当训练恢复患者正常肢体位置的运动,对异常肢体运动出现有抑制作用,另外可通过正常姿势反射刺激来辅助神经功能恢复。相关研究指出,尽管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缺损,但是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会发挥代偿能力,其神经系统可能会重建。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可行的康复护理有助于帮助忠者恢复运动功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康复医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脑卒中患者残疾率和病死率,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许多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没有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关节发生变形,最终导致功能障碍。而及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有效阻止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恶化,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其功能。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能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相关研究指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其治疗有效率为93. 7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84.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总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较理想,能促进患者康复,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推荐采纳。
总之,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将康复护理措施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疾病症状大大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此感到十分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龚春燕. 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4):128-130.
[2] 郑洁.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必读,2020(12):128,127.
[3] 王云,王燕.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4):198.
[4] 许亚丽,刘菲,胡军荣,等. 神经内科护理对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护理配合分析[J]. 健康之友,2021(2):6.
[5] 谭梦佳. 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21(3):206.
[6] 李雅静. 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 特别健康,2020(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