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于静雯 那杨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性

        于静雯  那杨通讯作者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  辽宁省 116023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有效性。方法:从2019-10至2021-02这期间内,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选择92例用于本次的调查,并按照数字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有46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以及另外46例应用心理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展开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情绪评分相比,其差异无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要更优,(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以此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护理有效性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所引发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因为患者的代谢紊乱,而导致微血管的循环障碍,造成患者的肾功能下降,严重可发展为肾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影响。由于糖尿病尚未根治手段,往往患者会出现焦虑、悲观等心理情绪,所以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护理期间,给予其心理护理十分关键,以便帮助患者端正好治疗的心态,正确的面对疾病,这对患者的预后效果改善具有很大帮助【1】。基于此,本文从2019-10至2021-02这期间内,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选择92例用于本次的调查,展开以下的临床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9-10至2021-02这期间内,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选择92例用于本次的调查,并按照数字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有46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有男患者、女患者各23例,年龄分布在42岁-80岁,平均(61.29±1.09)岁;以及另外46例应用心理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患者占有24例、女患者占有22例,年龄分布在43岁-79岁,平均(61.89±1.6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患有精神障碍、免疫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患者。由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临床上的各项病历资料,差异无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做好病房的消毒、清洁,并严格遵医指导患者用药,同时监测好患者的生命体征【2】。
        1.2.2观察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有:①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其拟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调节。②护理人员要认真的倾听患者的需求,并且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项合理护理需求,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温柔的解答,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以此来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促使患者乐观、积极面对疾病。③护理人员可在病房内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去舒缓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以按摩的方式帮助患者加以缓解,减轻患者的疼痛。④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饮食喜好等,安排科学的饮食方案,多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帮助患者保持好一日三餐的愉快与健康【3】。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情绪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
1.4统计学分析
        对调查涉及的数据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与分析,分别以t、X2检验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对比,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差异。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性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情绪评分相比,其差异无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要更优,(P<0.05);下表中为详细数据结果。
 


3.讨论
        由于近几年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的升高,且病史较长,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中肾病则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损伤,且易于降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加之,糖尿病的治疗周期长,临床尚未可根治性的治疗手段,往往会导致患者滋生焦虑、恐惧等情绪,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其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可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与安抚,通过与患者的日常交流与沟通,帮助患者端正好治疗的心态,能够更加乐观且积极的面对治疗,同时取得患者的信任,促使患者更加主动配合临床治疗、护理的各项工作,以便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与决心,从而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其护理的有效性,本文从2019-10至2021-02这期间内,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选择92例用于本次的调查,并按照数字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有46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以及另外46例应用心理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展开调查。经研究数据得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理情绪评分相比,其差异无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30.19±1.89)分、抑郁评分(35.88±2.69)分,相比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39.33±1.66)分、抑郁评分(42.61±1.16)分要更优,(P<0.05)。由此可见,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其心理护理的效果最佳,可有效的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借鉴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柯梅. 心理护理在40例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分析[J]. 医药界, 2019(9):0067-0067.
[2] 孟蕾.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9卷5期, 206-207页, 2021.
[3] 李吉. 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08):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