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殷英武
[导读]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殷英武
        洛南县巡检镇卫生院   陕西省商洛市   7261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对比两种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40%。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比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更好,使得患者能快速恢复,并且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效果
        胃食管反流病疾病又称为胃酸倒流,在老年的患者中最为常见,其发病原因为饮食不规律、食用不洁食物以及患者的自身体质等。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饮食的不克制以及对食物的特性不了解,患者的患病的风险不断升高。临床表现为胃灼热、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多种症状,如不及时到院治疗,会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对比了中医内科治疗与西医治疗的效果,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5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2±2.32)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48±0.87)年;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52~70之间,平均年龄为(58.03±1.22)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2.66±1.3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复合除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未患有其它疾病,且并无精神类病史。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针对患者反酸情况较轻的患者一般为口服雷尼替丁,剂量为150mg,2/日。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药物剂量的增加,并辅埃索美拉唑口服治疗,剂量为20mg,2/日。
        (2)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应该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辩证分析,对于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在中医中,胃食管反流病被分为四种,①肝胃郁热型给予患者吴茱萸5g、乌贼骨20g、黄芩10g、煅瓦楞30 g、黄连6g、栀子10g;②脾虚气滞型:可使用香砂六君子汤配合药物。其配方有:木香6g、茯苓10g、甘草6g、党参20g、白术15g、砂仁6g;③肺胃失型给予患者化痰与和胃治疗,可使用柴胡等配合药物:甘草10g、积壳10g、陈皮10g、香附10g、柴胡10g、白芍10g、川穹10g。;④胃阴不足型要以清热与益胃作为主要治疗原则,可使用益胃汤等配合药物。其配方有:乌梅10g、麦冬10g、生山植10g、北沙参12g、白芍10g、玉竹10g。治疗两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使用胃镜对其进行复查,评估其治疗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积分进行评估。其中医治疗效以4个等级进行评估。患者使用胃镜检查后,显示患者的食管黏膜处于健康状态,且反酸等症状均消失,即表明医治后痊愈;胃镜检查后显示患者的食管黏膜虽然有破损现象,但程度较轻,且反酸等症状已经基本没有,即表明经过医治后已显效;胃镜检查后结果显示患者的食管黏膜虽然有破损现象得到改善,且反酸等症状减少,即表明经过医治后已有效;胃镜检查后结果显示患者的食管黏膜破损现象加重,反酸改善程度较轻,即表明医治后仍然无效。临床症状积分分值越低着显示治疗效果越显著。


        3.0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加上人们对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搭配,发生胃部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胃食管反流病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现象。胃食管反病多是由于人体的体质原因以及食用的不洁性的食物而造成胃酸出现反流入患者的食道与口腔当中。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等,患者的食欲会大大的降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临床多采用有西医常规疗法和中医疗法。在西医常规疗法中,主要通过口服雷尼替丁和埃索美拉唑两种药物来改善患者的反流情况,该药物可以对患者的胃酸和十二指肠的分泌进行有效的抑制,降低胃酸和其它分泌物对患者胃黏膜的伤害,临床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中医内科治疗采用中医辩证疗法,将患者的胃食道反流病进行分型,通过对四种不同的分型进行明确,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于患者的胃粘膜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40%。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比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可行性较高,提升疾病的医治有效率,并且可极大的降低疾病的临床症状积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项旦加.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120例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7,(2):69-70.
        [2]周喜忠.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335-336.
        [3]郑鑫.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观察[J].双足与保健 ,2017,26(7):191-192
        [4]岑凤兰.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13):132-133.
        [5]李新民.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手段的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0):190.
        [6]黄军.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9):1180-1181.
        [7]张巨中.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0):7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