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彩虹 江华 王锡娟 刘杰 兰玉娇 胡雪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针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处于急性期)实施急救护理路径进行干预,之后评价护理之后,对患者护理质量情况的影响。方法:针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处于急性期),共计有48例患者,选择的年限在2018年~2020年,前者月份选择1月,后者月份为12月;将上述患者划分实验组/对照组,例数均是24例,对应的干预措施:急救护理路径/常规护理;针对于两个组的急救效果、护理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指标予以分析。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不同的护理之后,其急救效果、护理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均存在差异,且差异对比发现,以实验组更为具有优势性,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处于急性期)实施的护理方式选择于: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该种干预方式能够达到显著的急救效果改善护理质量水平,并且,利于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急救;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类临床高危疾病,该病发病迅速且具有极高的死亡率,患者需接受急救护理路径才能最大限度挽救其生命[1]。急救护理路径是针对发病迅速、病情紧急患者所采取的临床急救方案,对节约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为了将患者急救效果、护理质量均进行有效改善,此次研究选择急性期的心肌梗死患者(48例;2018年1月-2020年12月),分别分组进行不同干预,以此对效果进行对比。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48例心肌梗死患者(处于急性期)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在实验进行前,针对于患者各种相关资料指标进行统一划分,并随机形式分组。
实验组之中存在24例患者,涉及11例女性与13例男性;58.52±3.24属于组间的均值年龄。对照组:24例患者属于本组的总例数,涉及女性与男性分别:12、12例;平均(59.25±3.34)岁。
选入标准:经过医学相关检查,确诊属于心肌梗死且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患者家属明白此次研究过程;经过医学委员会同意,没有伦理上的冲突。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的肿瘤疾病;具有精神疾病史。
组间对比数据是否存在差异性后发现:无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比如:安排出诊、现场救治、安排入院并检查等。
实验组:急救护理路径干预:(1)接到急救电话之后,采用立刻定位位置、家属联系的方式,科学评估伤者情况,通知急诊团队立刻出诊。(2)急诊团队达到现场后,初步评估患者伤情,若患者出现呼吸暂停需进行呼吸评估,优先转送危重患者。(3)对患者过敏史、病史和服药史进行分析评估,转运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急救药物。(4)入院前救治:路上联系医院,提前准备手术室和相关治疗器械和工具,开通绿色通道。(5)入抢救室后,立即完成心电图描记工作,并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可以紧握患者手或是让患者深呼吸等,予以正确的心理疏导[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护理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情况。
急救效果包括的观察指标:出诊到达时间、急救介入时间、待手术时间。
护理质量评分以100分为满分,分高则优。
不良反应包括的观察指标:腹泻、恶心 、发热。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处理系统,涉及SPSS20.0软件,有差异则P在0.05之上,计数统计数据以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
2.结果
2.1急救效果、护理质量评分
在下面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急救效果、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属于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将会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症,其危害性较为严重[4]。
急救护理路径相对比常规护理而言,能够更加全面、快速、系统地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急救服务,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既高效又优质,并且,能够掌握患者的病情动态发展,以便及时实施急救措施[5]。
在此次研究过程之中,针对于实验组的全部患者,予以急救护理路径进行干预,之后发现,不论在急救效果、护理质量,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方面,均以实验组(护理质量:80.36±2.22 分、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更优,其可以让患者获得更为优质的急救干预服务,提高护理水平,因此,值得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符晓江.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9):92-92.
[2]王彩霞,巴音花.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8):118-118.
[3]王玲玲,张迎,刘飞.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6):117-119.
[4]杨杰,赵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8):3002-3004.
[5]陈颖珍,刘秋利,顾晓燕,邬丽满.抢救配合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6):1108-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