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娟1张海珍1冯伟伟2艾红1宋相菊1王雪乐1
1聊城市东昌府妇幼保健院 252000
2聊城市冠县人民医院 252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科与非新生儿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情况。方法:对患者血液进行血培养,分析新生儿科与非新生儿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本次实验数据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检测的8000份,其中共检测出860株血液感染的病原菌。非新生儿病房中感染菌588例,占据68.37%,新生儿中感染菌272例,占据31.6%,非新生儿病房中大肠埃希菌236例(40.14%)。结论:针对病原菌高度集中感染趋势,医院应做好防控有效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医院感染流行爆发。
【关键词】新生儿科;非新生儿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
新生儿是医院较为特殊的群体,新生儿免疫系统录皮肤宝缺乏角蛋白,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因此极易感染,在医院容易引发院内感染。血培养是检测患者血液感染的主要方式,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因此要及时了解院内患者血流感染情况,及时对可是感染进行预防与控制【1】。本文就通过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生儿科与非新生儿病房血流感染病原菌情况,现在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资料来源于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生儿科与非新生儿病房血流,共计检测的8000份,其中共检测出860株血液感染的病原菌。新生儿科患者4000份,患者男性2600例,女性1400例,剖宫产为1500例,顺产2500例。非新生儿病房年龄 3~12 岁,平均(4.58±2.04)岁,其中男性患儿2300例,女性患儿1700例,共计4000例。新生儿科与非新生儿病房之间性别、年龄、选择例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均使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血液培养仪是Bact / Alert 3D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该仪器和辅助试剂均为法国BioMérieux的产品。 本院临床检验中心提供了药物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213,大肠杆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的质量控制类型,以及肠球菌Proneumdh Pro11dh肠球菌Pro 700生产控制安全控制(CC)的质量控制类型。
1.3病原菌诊断标准
1.3.1实验室诊断血液培养的阳性类型是明确的致病性细菌(沙门氏菌,化脓性链球菌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培养物是相同的细菌,阴性杆菌阳性生长的警报时间在48小时内,血液和来自其他感染部位的分离株是相同的【2】。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被诊断为致病菌,
1.3.2随访临床就诊,对住院患者的血流进行临床明确诊断感染,实验室诊断标准以外的分离株也包括在统计结果中分析。 急诊患者以及外国标本,因为缺少患者的医疗信息丢失或不完整,本研究仅适用于符合实验室诊断标准的分离株,统计株数和作好记录。
1.4实验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研究报告所得出的数据,如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等,均是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和验证。其中以(%)表示计数资料并经由(X2)验证;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经由(T)检验。当对比的差异的P值低于0.05时则表示两组的对比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2.结 果
2.1阳性率和血流感染发生情况
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生儿科与非新生儿病房血流,共送检学培养8000份,其中4000分来自新生儿病房,4000份来自非新生儿病房。8000份中,检测出阳性1072份,占据13.4%,在1072份中排除污染菌212株,共计感染病原菌860株。本次实验在2019-2021年,我院住院患者1.1万/年,血流感染分别270、322、268例。血流感染中,革兰阴性菌感染325例(37.7%)革兰阳性菌感染366(42.6%),真菌感染68例(10%)真菌感染包括括念珠菌属和隐球菌属,厌氧菌50例(5.8%),布鲁杆菌39例(4.5%),脑膜炎奈瑟菌12例,(1.76%)。
3.讨 论
本次实验证明,不同病房内血流感染的病源菌圃各不相同,相关临床科室必须要根据相应情况利用合理的抗生素,对血流感染进行预防和处理。非新新生儿病房多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新生儿中多由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新生儿自身免疫力差,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在新生儿病房中,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这些类病菌呈高度集中状态,临床上必须加强控制,对感染人员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能力,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3】。综上所述,针对病原菌高度集中感染趋势,医院应做好防控有效易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医院感染流行爆发。
参考文献
[1]黄梅,韦丹,何炎志,等.某院极低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3):187-188,190.
[2] 张蓉.血流感染病原菌在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病房的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9):126-127.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19.78.
[3] 朱霞,张伟令,黄东生,等.实体瘤患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15):114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