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CT影像特征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侯艳艳
[导读] 目的 针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
        侯艳艳
        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10月至2020 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8例;根据其最终诊断结果将急性非坏疽性胆囊炎患者4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常规组,44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作为实验组,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CT影像特征。结果 实验组中胆囊最大横径、胆囊壁厚度均相比常规组较大,且胆汁 CT 值较低,P<0.05;两组患者最终的胆囊腔内积气发生率相比,实验组(18.18%)>常规组(4.55%),P<0.05。结论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在临床CT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征,且胆囊腔内积气的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CT影像特征;总结分析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T features of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20, 88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final diagnosis results, 44 patients with acute non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routine group, and 44 patients with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maximum transverse diameter and thickness of gallbladder wall were larg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CT value of bile was lower,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gallbladder cav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8.18%)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4.55%), P < 0.05. Conclusion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characteristics in clinical CT diagnosis, and the incidence of gas accumulation in gallbladder cavity is high.
        [Key words] acute gangrenous cholecystitis; CT image features; Summary and analysis
        急性胆囊炎属于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1];而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则属于急性胆囊炎疾病中的一种,其具有病情进展迅速,较为危重等特点,如果不给予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3]。因此,临床中对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选择有效且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次研究中将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该类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分析,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的对象均为8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8年10月至2020 年10月;其中,急性非坏疽性胆囊炎患者44例为常规组,男女性别比例为24:20;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1-78岁之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44例为实验组,男女性别比例为23:21;患者的年龄分布在21-76岁之间。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经全部签署协议书。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所有纳入研究对象均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将CT扫描仪的管电压调整为 120kV,管电流:262mA,层厚、螺距、重建层厚分别设定为0.625mm、0.984mm和5.0mm后进行常规扫描;之后在增强扫描过程中进行非离子型碘注射( 3ml/s),总剂量为80ml,为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门脉扫描。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扫描后的胆囊最大横径、胆囊壁厚度、胆汁 CT 值等相关CT影像特征以及最终的胆囊腔内积气发生率,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和分析。
        两组患者的影像图诊断均由本院同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影像科主任医师完成,其中胆囊腔内积气发生率=胆囊腔内积气发生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在我国所有急性胆囊炎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发生率约占据30%左右[4],如果没有给予患者作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将会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胆囊穿孔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5],同时还会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据统计在所有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中死亡率约占据15%-50%,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6]。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针对急性非坏疽性胆囊炎和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后的结果表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最大横径、胆囊壁厚度均相均相对较大,且胆汁 CT 值较低,而最终的胆囊腔内积气发生率为也相对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CT诊断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科室的各种疾病中,且均获得了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高度满意和认可[7];在本次研究中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CT影像特征表现为胆囊壁强化不连续或不强化,胆囊壁或胆囊周围存在积气, CT 可见气-液平, 伴有气-液平现象发生[8];同时相比急性非坏疽性胆囊炎患者而言,该类型患者的CT影像特征出现不是较为明显的胆囊最大横径、胆囊壁厚度、胆汁 CT 值,推断以上三种征象尽可作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的诊断参考。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采用 CT诊断后的影响特征较为明显,即:胆囊壁强化不连续或不强化,胆囊壁或胆囊周围存在积气等,均可以作为临床中的诊断依据,表示该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可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剑飞, 贾明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0):2834-2835.?
[2] 侯湘德, 白剑, 谢开汉,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59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4):377-379.?
[3] 周健, 高淳, 唐学典,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河北医药, 2016, 38(23):3561-3563, 3568.?
[4] 刘建. 腹腔镜微创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成本-效果及安全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3):1955-1957.?
[5] 周志鹏, 谭向龙, 李成刚,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 9(3):139-141.?
[6] 陈定超. 胆囊切除术前行胆囊穿刺置管造口引流治疗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 中国乡村医药, 2018, 25(20):20-21.?
[7] 徐胜前, 秦勇, 潘德标, 等.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老年坏疽性胆囊炎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9):2529-2530.?
[8] 杨如高, 连立之, 张佳文, 等. 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分析.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7, 44(10):680-6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