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远 孙朋爽 龙绍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 广州 510630
【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52例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甲组、乙组,每组均为26例。甲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治疗,乙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比较甲组、乙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故而值得在临床方面应用、推广。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简称为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特征为慢性炎症反应,遗传、环境(宠物、花粉、油漆等)为引发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诱发因素包括:气候、运动、呼吸道感染、精神、微量元素缺乏等[1]。主要表现: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等。呼吸衰竭为较多因素所致肺通气、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无法实现有效气体交换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发的生理功能紊乱、代谢紊乱临床综合征。发病原因:气道阻塞、肺组织疾病、心脏疾病、肺血管疾病等。典型症状:缺氧、呼吸困难、躁动不安等[2]。本次研究重点评判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52例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中,分别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常规方法治疗的临床价值。
1.临床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2例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经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处理,均分为甲组及乙组。甲组男性、女性的数量各15例、11例;年龄介于30~52岁,平均(41.3±2.5)岁。乙组男性、女性的数量各例14、12例;年龄介于30~50岁,平均(40.9±2.3)岁。以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经研究没有发现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通过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患者、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存在禁忌;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乙组通过常规方法治疗,主要进行镇静、吸氧、纠正酸碱异常、支气管扩张等治疗,同时合理利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和强心剂等进行治疗。
1.2.2 甲组在常规治疗之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选择呼吸机、适合患者面部的鼻面罩,促使患者头部、地面保持45°。然后设置S/T通气模式,将通气压力控制在规定的范围。除此之外,应对气体量加以严格的控制,使用单向阀降低吸入压力,从而达到自动流出吸入正压的目的,经面罩呼出、每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次数为3次,治疗时间直到患者病情保持稳定为止[3]。
1.3指标观察、评判/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的评判: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除、生命体征稳定,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得以显著缓解,同时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有所改善,有效;治疗后没有获得显效及有效的效果,为无效。显效、有效相加后×100%,计算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的分析、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甲组和乙组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数资料率(%)表示、组间的治疗效果对比使用X2检验;组间统计的结果为P<0.05,表示统计学的意义存在。
2.结果
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学的意义存在,P<0.05,如表1。
.png)
3.讨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治疗时,通常情况下会通过常规方法治疗,尽管可达到舒张器官、提高血管通透性的效果,但是无法确保整体疗效,容易致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表现,若没有在第一时间治疗必然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影响[4]。呼吸机通气的原理为将体外机械驱动,使得气道口、肺泡形成正压力差,在此之后消除体外机械驱动压,胸廓、肺回缩形成肺泡和气道口正压完成呼气。同时无创正压通气的实施不会对患者机体构成创伤,利于降低患者的痛苦、氧耗,能够结合患者病情调节通气压力、容量。需要注意的是,哮喘反复发作引发呼吸衰竭表现后,会使患者、患者家属承受较大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因而在常规治疗方法之上选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处理非常关键,在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方面的优势突出,可保证整体治疗效果,所以建议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对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5.38%,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说明,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选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能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总之,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诊重症支气管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在临床方面应用、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华容,黄翔,明莫瑜.机械通气下甲泼尼龙联合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9,v.40(10):112-115.
[2]黄琳娜,李正东,夏金根,等.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042(001):41-44.
[3]吴少珠,周宇麒,张苍,於雪英,刘燕飞,区洁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新医学,2019,50(08):593-597.
[4]李雯莉,孙虎,李丹丹,等.高流量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对呼衰患者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027(004):381-383.
[5]杨平,蒲亨萍,刘榜英,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再插管和病死情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30):94-98.
[6]贾想丽,闫慈,徐思成,etal.免疫抑制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预警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030(002):P.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