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 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检查方法的不同对于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模式,对观察组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精准性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磁共振检查技术,这样能够呈现出更加良好的诊断效果,更精准的定位,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 核磁共振检查技术 临床应用
引言
臂丛神经损伤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外伤、产伤等因素而导致的,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肩部活动障碍、上肢活动受限、手腕无力、手指活动障碍以及上肢感觉麻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神经损伤,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在患者出现损伤之后,需要充分做好神经电生理检查,明确臂丛损伤的程度,同时需要解除神经受损的因素,针对开放性外伤而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精准诊断,结合具体的诊断结果进行切实的手术治疗,以此有效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在针对该疾病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有效采取核磁共振检查技术,这样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检查效果,为患者后续的诊疗工作和指导康复提供必要的支持。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磁共振检查技术对于该类患者的检查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现在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选自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一共有40例,是我院在此阶段接收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19—57岁,平均年龄为36.8岁。结合检查方法的差异性对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2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对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采取 CT检查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检查技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应用西门子磁共振扫描仪,在检查之前,针对相关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进行切实有效的说明,使患者能够充分把握相关要点,并且切实有效的遵守,同时着重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使其恐慌、不安的负面情绪得到充分的缓解,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程度,这个整体的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顺利推进,获得精准有效的数据,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患者保持腹式呼吸法,避免吞咽,同时进一步有效利用饱和技术,有效避免患者因为吞咽活动而导致运动伪影。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和观测患者的臂丛神经组织的形态、位置、邻近结构解剖关系信号等相关信息。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的精准性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有效选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相关数据的对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精准性为100%,对照组为8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3讨论
磁共振检查对于医学影像学来讲,是一次全新的变革,是CT检查之后的重大进步,在当前的临床医学检验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其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确保患者在特殊的磁场之中,然后进一步有效利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同时对于能量进行有效吸收。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相对应的射电信号,同时释放吸收的能量,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过电子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获得相对应的图像,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相对应的核磁共振成像。这种应用方法呈现出十分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突破了传统的电力辐射对于人体的损伤,与此同时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成像,有着巨大的信息量。同时参数和指标众多,因此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检查的精准性,特别是针对神经组织或者软组织等等有着更高的分辨率,因此在当前的神经系统检查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当前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该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在设备的改进,软件优化和技术升级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完善,对于全身各个部位的器官进行更精准有效的诊断。核磁共振对于全身病变或者不适部位都可以进行相对应的检查,其最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神经系统或者软组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比较高的分辨率,比常规的CT检查呈现出更加良好的检查精准性和应用价值。核磁共振的缺点是检查时间比较长,部分的患者无法耐受,核磁共振的检查需十至四十分钟不等,检查过程中身体可能会发热或产生其他的不适感。磁共振检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有一定程度的禁忌症,如果患者的体内有磁性物体或者体温高达38度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查技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不损伤患者的情况之下,进行更精准有效的诊断,对于内部的损伤进行更清晰明确的判断和分析,即使神经损伤在患者身体内部在诊断的过程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漏诊或者误诊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对此,有效采取核磁共振检查方法,可以更精准有效的快速判断具体的疾病成因和具体部位,用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可以更精准有效的判断具体的部位,然后进行行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不会对患者造成身体的损伤或者危害,因此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这种核磁共振检查技术,患者所呈现出的检查的精准性要比对照组患者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P值小于0.05。这也进一步表明,这种核磁共振检查技术比CT检查技术更为先进,更精准,更高效,因此在具体的临床检查过程中有更为显著的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4结论
通过上面的探究,能够进一步明确,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实施核磁共振检查技术,有效利用核磁成像原理,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提升检查的精准性和正确率,为患者的高质量治疗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更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雨,王文晟.臂丛神经根性撕脱损伤后微环境变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8,36(5):596-599.
[2]郭金鼎,高凯鸣.丛内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8,34(1):74-77.
[3]周聪,程宇琪.磁共振检查在强迫症病理机制研究、鉴别诊断及治疗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2017,57(27):102-105.
[4]赵华丽,徐文鹏,梁宗辉.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磁共振成像3D-FIESTA-C、IDEAL序列特征及诊断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17(2):76-80.
[5]杨嬗,李海庆,周书怡,等.磁共振神经成像序列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0,25(4):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