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蔚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摘要 当前,各类自然灾难和国际各国矛盾冲突尤为突出,新的线上线下学习教学模式和就业压力给在校中医学科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学生会在各种压力之下产生了消极情绪,进而发展成为心理问题,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和生活学习状态,中医学科高强度学习使得学生出现情绪、生理、人际交往及活动等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大大降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实施效率。因此,我们相信,中医学科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健康康复的研究,必将成为下一个学生心理研究的重点,必将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大数据;大学生;心理问题;康复。
近年来,世界格局多变,全球经济发展下行压力给我国带来非常大影响,教育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广大大学生群体承担着祖国未来建设者的希望。线上学习、线上管理、线上考试等新式教学方式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心理影响,加之生活与学习的交错,许多大学生会产生疲于应付的消极情绪,尤其是中医学科大学生这种状态也比较突出,而这些情绪往往容易被忽视,进而发展成为心理问题,包括情绪问题、抑郁、焦虑及其引发的生理症状。高校复学复课,大学生将精力大量投入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去,整体状态强度较大,更无暇顾及自身心理健康状态。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使得中医学科大学生心理问题加剧,并有可能进一步产生人际交往问题和学习倦怠等问题,使其陷入心理压力大影响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低效率再带来更大心理压力的恶性循环。
一、中医学科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情绪问题。情绪一般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大数据表明,教学方式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调整给大学生带来了相较往常更大的学习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中医学科大学生可能会产生敏感多疑、暴躁易怒、紧张不安、焦虑郁闷、抑郁悲伤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本是机体为应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应激反应,但如果不及时调整这些负面情绪则会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效率,使他们的学习效率降低、免疫力降低,成就认同感降低。
(二)抑郁问题。 抑郁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前人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肯定自己曾出现抑郁症状者高达20.2%,而且这个数据每年都在增加。大数据显示,在线上学习、网上授课和网上考试等学习模式的变革给大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且大大增加,紧张程度增加,安全指数降低,这使得抑郁成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长期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对学习、生活和活动冷漠、缺乏兴趣。
(三)焦虑问题。 通过大数据,研究发现我国中医学科大学生焦虑发生率普遍较高,某些省份中度焦虑的发生可超20%。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社交压力等等造成中医学科大学生们的焦虑主要表现为:持续而强烈的担忧恐惧和紧张不安伴随睡眠与心律不齐,除此以外,焦虑出现往往还伴随着生理问题,如胸闷气短、心跳过速、口干恶心、吞咽困难、视力模糊、头晕头痛等。若这些大学生没有及时疏解自己的压力与焦虑情绪,则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心理问题的程度,有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降低、失去自信,失去动力,甚至产生内疚感、无力感和恐惧感。有些大学生则倾向于将不良情绪导致的教学失败归因于教师或领导,进而表现出焦躁易怒、敌视外界的态度。
(四)人际交往问题。
除个人主观体验与生理症状,中医学科大学生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亦不容忽视。对比大数据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往往会发生认知偏差,这时,个体倾向于对他人的意图作出消极的判断,从而相应地作出消极的反应。社会变革速度不断加速,新的教与学模式也随之变化,要求中医学科大学生要尽快适应,因此不仅给这些大学生带来了压力,还增加了额外学习、工作量和活动量,使得大学生可能没有时间通过与同学朋友的交流来缓解心理压力、疏解不良情绪,没有精力去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基于以上原因,中医学科大学生更容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消极的状态,倾向于诉说自己的不满,不愿意听从同学朋友的劝告,无法理智、正常地与周围人交往。因此,人际交往问题是中医学科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五)学业倦怠。学业倦怠指个体在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前人研究认为,学业倦怠最容易出现在助人行业,是长期压力之下产生的情绪、态度与行为衰竭的状态。大数据显示,有些中医学科大学生出现厌学、退缩逃避等行为,伴随情绪衰竭,并出现一系列心理行为症状,如易怒和自我效能感降低,这便是出现了学业倦怠的症状。学业倦怠主要是由一种不平衡感引起,使得他们的学业效率降低、效果变差,会使中医学科大学生产生一种自己付出的努力无效,且没有回报的感觉,从特点与症状上看与前文所述情绪问题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心理康调试复策略
(一)情绪管理康复。中医学科大学生心理问题多由负性情绪引起,因此,有效地管理情绪、理解情绪、接纳情绪、控制情绪、康复情绪十分重要。中医学科大学生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面对各种压力的正常应激反应,应当正确认识这些负性情绪,并主动去疏解、康复负性情绪,而非压抑负性情绪的存在。当负性情绪出现时,中医学科大学生应理性分析情绪出现的原因及自身状态,积极面对这些负性情绪,把握好自己身心现状,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负性情绪,在短时将情绪康复,调整到最佳状态,积极面对大学生活。
(二)提升自我效能感康复。无论是人际交往问题还是学业倦怠,都受到自我效能感降低的影响。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提高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提升中医学科大学生面对活动选择及活动的坚持性、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以及面对困难的情绪。通过大数据发现,提升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中医学科大学生更好地对抗各种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出现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业倦怠的可能也更小,通过自我价值实现,助力心理问题快速康复。
(三)创设良好社会环境。除中医学科大学生自身可以做出努力减少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出现,通过大数据精准破解难题,社会也应该为这些大学生创设良好设施、条件和心理康复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以满足他们的成就动机和交流需求,使他们得以收获支持、能量和动力。社会给予中医学科大学生理解的态度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面对各种压力,使其更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和活动中的各种困难和遇到的问题,如高校组织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解环境设施和心理援助与康复指南。此外,树立中医学科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也有助于大大提升他们的热情、归属感和满意感,是保证中医学科大学生心理迅速康复健康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 教育要迎接后疫情时代挑战[N]. 兵团日报(汉),2020-09-11(006).
[2] Caplan., G. (1964). The Principles of Preventive Psychiatry. In Basic Books.查尔斯?J?福克斯, 休?T?米勒, CharlesJ.Fox, HughT.Miller, 福克斯, & Fox等. (2002).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3.
[3]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3):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