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威
伊春市乌翠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伊春 153013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该受试者的研究样本(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7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样本(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比对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在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后结果明显较对照组指数偏低。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首先对研究组症状基本情况进行比对,经监测发现70名患者中包括31名无症状患者和39名有症状患者,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经监测,研究组中无症状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和症状情况明显较有症状患者比重较小。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诊断表现优异,检出率高。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收集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7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比较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情况[1]。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该受试者的研究样本(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7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样本(对照组)。对照组中39名男性,31名女性,年龄40至76岁,平均(50.2±6.3)岁;研究组中37名男性,33名女性,年龄41至75岁,平均(51.4±6.5)岁。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基数比对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检查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应在监测动态心电图前三天停药。检测采用3导联心电图记录仪,患者仰卧时全身放松。采集两组受试者24 ~ 30的动态心电图,记录监测到的心电信号,观察心电图ST-T的变化,记录并分析SDNN、SDNN指数、RMSSD和PNN50[2]。并如实、准确地记录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脑缺血症状。监测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后,结合临床症状进行人工校正。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将计数数据表示为百分比(%),并使用X2检验。测量数据表示为“±s”。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率变异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研究组在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后结果明显较对照组指数偏低。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jpg)
2.2研究组不同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情况比较
首先对研究组症状基本情况进行比对,经监测发现70名患者中包括31名无症状患者和39名有症状患者,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具体信息如2表所示。
经监测,研究组中无症状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和症状情况明显较有症状患者比重较小。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jpg)
.jpg)
.jpg)
3讨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逐渐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点。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新的心脏电生理监测技术,可以在24小时内连续记录多达10万个心电信号,具有无创、操作简单、记录信息量大的优点[2]。动态心电图在大容量心电信息检测和心功能评价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率较高。并且使用方便[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后结果明显较对照组他指数偏低。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首先对研究组症状基本情况进行比对,经监测发现70名患者中包括31名无症状患者和39名有症状患者,比对无明显差异(P>0.05)。经监测,研究组中无症状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和症状情况明显较有症状患者比重较小。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诊断表现优异,检出率高。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8-69.
[2]康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及结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73-75.
[3]尚澜,李同,范丹丹,满亿,丁希正.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