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心脏介入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雷静 魏丽霞(通讯作者)
[导读] 研究循证护理在心脏介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方法。
        雷静  魏丽霞(通讯作者)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430300
        摘要: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心脏介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方法。 方法 选择本院心脏内科救治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7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脏介入护理模式,研究组使用循证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低血压、迷走神经反射和尿潴留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状况,3例低血压症状、5例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和1例尿潴留情况,对照组患者出现22例恶心呕吐症状、7例低血压症状、12例迷走神经反射症状和9例尿潴留情况。  结论 循证护理对心脏介入护理有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所以在心脏介入护理中,应该加强循证护理的使用,以提高心脏介入术后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脏介入;并发症
1.前言
        心脏介入术后的恢复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的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1]。本院从2018年开始,逐步在心脏介入术后的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效,接下来用临床资料分析循证护理对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护理下效果。
2.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心脏内科收治的患者中,使用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3±2.8岁,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1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8.2±1.9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经过临床诊断和主治医师确认以及患者意见,以上患者均采用心脏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和心脏功能问题的患者。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签署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且取得患者家属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心脏介入术后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则使用循证护理方法,具体的操作措施如下:
        (1)循证支持
        循证护理的首要阶段是对患者心脏介入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循证调查, 分析患者实际出现的情况,从而确定患者的具体护理方法。循证护理,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出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这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而在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患者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迷走神经反射和尿潴留情况,同时患者的心理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循证护理首先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循证分析。
        恶心呕吐:心脏介入术患者在术前要禁食水和造影剂,这就会导致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影响患者的身体感受,并且在术后麻醉效力期内,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还会增加患者窒息的风险。
        低血压:在心脏介入术中,会对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以增加手术的操作空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但是血管扩张剂的使用会造成患者的血压下降,加上手术前禁水,患者的血压无法恢复,会对患者的后续康复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对于心脏手术而言,血压是促进心脏恢复的重要力量,低血压的问题属于较为严重的问题。
        迷走神经反射:迷走神经反射是心脏介入术后患者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迷走神经反射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术后,由于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情,会增加心脏的供血压力,造成术后恢复不健康。而拔管的时候,也可能会刺激到患者的大动脉神经末梢,造成迷走神经不良反射。
        尿潴留: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术后必须长时间卧床休息恢复,不能有大幅度的身体动作,所以患者排便也只能在床上进行,而由于卧床的姿势以及患者心理焦虑,紧张,会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的情况。
        心理焦虑:经过临床护理研究,在心脏介入术后的恢复期内,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精神压力增大的情况。对患者而言,心脏疾病本身会带来生理上的痛楚,导致患者承担身体上的折磨。术后又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在经济压力和身体状况的双重打击之下,患者的心理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症状,甚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抑郁的情况,心理上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恢复,消极的心态还会导致患者术后的心脏负荷增大,引起术后并发症[2]。
        (2)循证护理
        根据循证支持环节的临床调研,发现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干预。
        恶心呕吐护理:对于风险较大的患者,术前指导患者不宜过多进食,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术后责任护士指导患者正确实施翻身方法及各项床上注意事项,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每次操作时间20~30 min,翻身操作从健侧开始向患侧进行。
        低血压护理:术后对患者的血压和其他生命体征进行全程跟踪,定期测量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对患者补液,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情况,并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给患者补充水分,保障患者每日的饮水总量在2000ml以上,每次饮水150-200ml,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和血压升高。
        迷走神经反射护理:拔管前,护士在床旁准备好急救用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抢救处理。在操作时,护士配合医生分散患者注意力,对于疼痛阈值低下、对疼痛反应敏感的患者,遵医嘱实施局部麻醉,降低疼痛反应对患者的刺激。拔管时动作轻柔,拔管后按压股动脉压力以不影响足背动脉搏动为标准。
  尿潴留护理:采用局部热敷和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患者排尿,并且给患者食用清淡的流质食物,女性患者采用坐位排尿姿势,男性患者采用健侧卧位排尿姿势。
        心理疏导护理:对患者进行单独的心理护理和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鼓励患者,同时引导患者的家属,不要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应该积极开导患者,促进患者的心理状况恢复正常[3]。
2.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干预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结果
        下表是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恶心呕吐、低血压、迷走神经反射、尿潴留及患者满意度对比情况。

以上数据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高达92.3%,而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仅为76.9%

3.结论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心脏介入手术后的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相比起常规的护理措施,循证护理更加重视患者的实际感受,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发,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所以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后遗症发病率,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所以在今后的心脏介入术后护理中,应该增加循证护理的使用,建设医院的循证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邹健.分析心脏介入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2):156-157.
[2]刘玉.心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循证护理及效果[J].人人健康,2020(06):129-130.
[3]王俊.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35+3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