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6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将66例患者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n=33)和常规护理组(n=33),对于常规护理组的33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组,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使之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式,根据患者需求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在满意度上,临床护理路径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5.8%,在心功能指标上,两组护理前并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效果;心功能;影响
急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由于各类突发性因素引致,包括急性右心功能衰竭、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两类,其中,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更为常见,临床表现以急性肺水肿为主。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引发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晕厥等。为了改善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心功能,本院尝试对此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2月~2020年8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6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均符合临床中对于疾病的诊断标准与定义,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为45~81岁,平均年龄(70.43±10.34)岁。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将66例患者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组(n=33)和常规护理组(n=33),两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在一般的数据指标上,差别不明显。
1.2护理方法
对于常规护理组的33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在患者入院之后,密切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做好心理干预,密切配合医师工作,在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后,按照常规护理标准来进行对症治疗与护理。
对于临床护理路径组,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培训,使之掌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方式,培训完毕通过考核方可上岗,具体护理方式为:
①在患者入院当日,为患者做好安置工作,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采用口腔、皮肤、管路、气道、血糖等对症护理干预方式,准备好急救物品,遵医嘱引导患者采用半卧位,叮嘱患者大便时避免用力,保持绝对卧床休息[1]。饮食方面做到低脂、低盐、清淡。
②入院第2天,对患者气急缓解、水肿消退等表现进行评估,做好安全护理管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情志护理,避免危险诱因导致患者复发。
③入院第3天,引导患者逐步下床,加强病情观察,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知晓疾病的诱因。
④在入院的4到7天,对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协助其完成检查,指导患者适当运动。
⑤在入院的8到12天,根据检查结果、心功能评估情况,在活动、饮食等方面予以患者健康指导。
⑥出院前1天,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制定活动计划,引导患者外出时携带急救药物、病历,在家中要注意安全,调节好情志、避免感冒,饮食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多食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粗粮饮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2 结果
在满意度上,临床护理路径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5.8%,详见表1。在心功能指标上,两组护理前并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护理组,见表2,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jpg)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多是急性发作,给心脏造成较大的负荷,导致心肌收缩力显著降低,肺循环压力升高,患者会出现肺水肿、急性肺淤血等表现,多数情况下,患者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其诱因多种多样,对于此类患者,需要及早完成检查,为后续治疗、护理工作奠定基础[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图表化的方式来制定护理方案,比之以往的护理方式,更加规范,每日需要什么护理操作均可一目了然,减少了护理人员由于业务能力弱、经验不足造成的遗漏[3]。同时,这种护理模式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需求,需要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护理内容透明、公开,让患者、家属均能够参与到其中,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根据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满意度上,临床护理路径组满意度为97.5%,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5.8%,在心功能指标上,两组护理前并无明显差异,在护理后,临床护理路径组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魏亚,孙晨岑.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7,(2).198-199.
[2]张艳雯.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409-2411.
[3]贺利.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广州医药,2013,(5).69-70.
[4]陶姝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左心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今日健康,2014,13(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