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7月第7期   作者:韩业炜
[导读] 现阶段在相关教学中,要有效地转变传统中职教学的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上开展多媒体教学方式,这也是时代发展下教学的必然需求。

河北省南宫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051800
      【摘 要】:现阶段在相关教学中,要有效地转变传统中职教学的观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在课堂上开展多媒体教学方式,这也是时代发展下教学的必然需求。本文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探讨中职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以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践行能力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课堂管理、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物质和能量同为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通过对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认为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要逐步加强,他们的探索精神更要不断培养,这些教育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循环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又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家里很少有计算机,而我们这两年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口和桌面介绍等。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合适的课堂导入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喜欢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等,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讲Word97文档修饰时,不是直接讲课本的内容,而是先做好一张贺卡,并说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这时学生都很好奇,接下来我讲述了这张贺卡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如何制作这张贺卡兴趣很高,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学生既学习了贺卡的制作,又掌握了教学内容。



       2、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3、激发学生积极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出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肯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
       要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应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上课的时候离不开计算机。有了计算机又出现的新矛盾——“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永远要比对老师的兴趣要高”。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成了最大课题,如果这个课题解决不好,也谈不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了。
       对于课堂管理,改善课堂管理的第一点就是——“老师首先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其次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一个星期一节课,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尽量不要把一些随堂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再次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给出难易不同的任务。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现象,上机任务即要考虑到基础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同学有挑战性,笔者认为,任务的给出在确保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完成的前提下,出几道思考题,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学生们在上机的过程中就没有其他心思去做与学科学习无关的事情。
       信息技术教师还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精湛自己的专业技能,讲解时能深入浅出,内容上能精彩丰富,形式上能多样生动,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拜。除了掌握好自身专业技能外还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见, 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将知识融会贯通,把课上活,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配合,就无须考虑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及时控制好课堂局面,才能便于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不用担心课堂失控,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