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作峰
湖北省监利市程集镇廖桥小学 433319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我国的专家和学者研究出了很多教学方法,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小数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最佳阶段,也是为学生今后对数学深入探索奠定基础的基础阶段,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结局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上课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教学 应用
引言:小组合作学习的灵感来自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民主与教育》中提出的观点,即“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共同思考讨论,让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性,帮助学生丰富社会技能。无论是哪个年代,都不能缺少合作,当今社会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法则,没有任何一位成功者是单枪匹马获得如今的荣耀的,后面都少不了朋友和伙伴。小学阶段不只是学习的阶段,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基础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每一位学生的民主意识。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在讨论和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兴趣。
一、创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能够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资源、所要讲授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小组合作的情景。例如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任务,各小组成员分工学习,明天在课堂中依次进行讲解,选出最佳的小组奖励小红花。或者是合理地划分小组,根据学生的成绩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将成绩优异的与成绩较差的同学分在一个小组,组织小组学习,例如在讲授试卷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内的成员先对试卷上的错题进行讨论分析,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将他们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进行讲解,有利于成绩好的学生学习多种答题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借鉴他人的答题技巧。教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可以根据错题率和学生的情况在课堂中进行试卷讲解,同时指派题目给小组成员,让小组内成绩稍微差点的学生上台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上课学习的效率,提高差生的数学水平,同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使小组内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氛围,为了让上台讲解的学生顺利通过,小组内的成员会努力帮助其学习解题思路,不仅是对针位同学的锻炼,也是对小组内所有成员的训练。同时通过这种方式,每位学生都是一名小老师,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二、找准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是不能只专注于内容,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被动地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教授学生新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反映,
例如在教师图形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学生们肯定会思考自己见过的图形,教师此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每一组的学生找出他们见过的图形,并进行分工,一人记录,其他人说,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图案进行展示,挑选出错误的图案进行更正,并表扬提出数量最多的小组,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整体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敢于探索的性格,同时对案例的分析也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更改错误的思路,帮助学生快速进步。也可以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教师在教授完计算公式后,可以为学生提供圆柱模型,并让学生分工测量、计算、讲解、验算等,并奖励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的小组礼品,每个人都是项目重要的一环,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可以牢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到课堂快乐,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得还不太成熟,玩心比较重,因此他们对于小组学习的兴致虽然比较高却不懂如何进行小组学习,更不可能懂得小组学习的意义。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
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多数课堂都会存在学生自说自话、学生聚在一起说笑、学生不认真聆听他人发言等现象,导致课堂的纪律散漫。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为学生明确分工,例如在讨论九九乘法表的背诵公式时,教师可以先选出轮值小组长,让小组长出题考组员,看谁回答的正确,然后小组长根据老师提出的规则和要求,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公式之间的关系,找到规律。小组长为组员安排任务,例如1号同学负责提出问题,2号、3号同学负责在纸上回答,4号同学根据成员之间的讨论分析错题的原因,并找出记忆技巧,做最后的工作汇总,5号同学也就是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的纪律,并进行最后的成果展示。每位同学的分工明确,清楚自己的责任,在小组中有目的的开展学习任务。
但是在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位学生回答,会出现其他学生插话、或者同学间窃窃私语的现象,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的回答教师听不清楚,从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不能随意在课堂上讲话,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聆听他人回答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学习新知识。学生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发言中进行质疑,找出漏洞,或者根据他人提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共同进步。
结束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地位,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出调整,不能直接复制过来。总之,教师要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同时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水平。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摸索,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点,创造出更多的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共同进步,在数学课堂能够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于红. 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9, 000(033):P.1-1.
[2]陈秀年, 李玉川. 浅谈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华少年, 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