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费娟
[导读] 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决定孩子的性格成长和未来的学习生活走向,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是保证其有良好教养的关键。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促进幼儿在思想和身体共同发育的过程中健康的成长,同时由于学前时期的儿童比较爱模仿一些大人日常所做的一些事和行为举止,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规范自己平时的行为,给幼儿打下一个良好的习惯基础。 幼儿的特点使其可塑性较强,真正的如同水一样放在什么器皿里就是什么形状,因此一个良好的自信心会在幼

费娟   六盘水市水城区勺米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决定孩子的性格成长和未来的学习生活走向,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是保证其有良好教养的关键。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促进幼儿在思想和身体共同发育的过程中健康的成长,同时由于学前时期的儿童比较爱模仿一些大人日常所做的一些事和行为举止,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规范自己平时的行为,给幼儿打下一个良好的习惯基础。
幼儿的特点使其可塑性较强,真正的如同水一样放在什么器皿里就是什么形状,因此一个良好的自信心会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记忆,从而稳定他们的性格,促使他们尽早的定型自信心,独立,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都是在幼儿时期打下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信心;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007-01

        一、教师和幼儿树立良好关系是培养自信的前提
        童年中的一些记忆是终身都挥之不去的,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会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直到老去。因此在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对幼儿的发育极为重要。
        幼儿的生存环境较为简单,周围都是小朋友,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些人和教室,因此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最常提到的话题就是和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一个特殊身份的人物也在他们的脑海里深深印刻。
        几乎所有孩子的父母都能够发现孩子对于教师的喜爱程度决定了他在幼儿园中的学习体验。如果一个孩子喜欢它的教师那么就会喜欢这个教师的所有,他们的世界是单纯的,只有绝对好和绝对的不好,因此幼儿教师首先要有足够的爱心,教师必须喜欢孩子,愿意和孩子在一起,并且习惯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和幼儿之间确立了良好的,平等的关系之后,孩子才会按照教师所要求的去做一些学习方面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讨厌幼儿教师,那么在面对教师的指令时很可能会哭闹拒绝,这就会使得幼儿教学陷入一种误区,并且这种抵触的情绪会严重的影响幼儿良好自信心的养成。
        因此教师要深刻的爱每一个孩子,从心里处处为孩子着想,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促使他们养成常规的良好习惯,幼儿教师和孩子建立深厚感情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孩子尽快的适应集体生活的环境,为他们今后的小学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培养幼儿自信
        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年龄偏小一些的孩子,他们极其喜欢模仿,并且在角色扮演教学中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基于这点幼儿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育中设计一些常规的活动来设立情景,使得孩子尽快的融入到情景中来,从而避免他们因机械的说教和反复的联系而产生厌倦心理。



        例如需要根据幼儿不同的个性特征来创造出不同的情境来满足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在创造情境的过程中并不应该随机和盲目,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性格进行展示。
        有些幼儿天生就比较怯懦,在上幼儿园的过程中经常因为离开父母而哭泣,但是幼儿的这种哭泣又往往和外界原因没有直接关联,而是处于心理的孤独感和怯懦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让幼儿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在这个家庭中有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亲人,以此来打消他们的孤独感。从而树立他们在陌生人群中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幼儿言传身教,培养其自信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就如同在当今社会中一些正能量的名流人士对普通群众的激励作用一样,幼儿也需要这种精神上的鼓舞,而对幼儿进行精神鼓舞的最好对象就是幼儿教师。
        在幼儿园里,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很高,因此一些孩子在平时做活动或者学习的时候非常喜欢模仿幼儿教师的动作和一言一行。幼儿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一些坏的行为习惯都会被幼儿学去,有时候教师的一句口头禅就成为了幼儿日常对话的关键词。这种情况需要加以控制,控制的最好办法就是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和跟小朋友的接触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把优秀的行为品质传递给赏不成熟的幼儿,使得他们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自己的良好自信心和正确的行为思想。
        幼儿对于周围事物的分辨能力较低,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因此加强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是幼儿教师在常规的幼儿培养时应该做的。通过规范幼儿教师的自身行为能够为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和学习榜样,这样才能够做到孩子的健康培养,促使他们的身心全方面的发展,并且让幼儿对教师的模仿行为生成一种心理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家庭配合构建幼儿良好自信
        在常规的幼儿培养中不仅要使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言传身教,同时家庭的教育也能够深刻影响到一个孩子的身心发育。家长是最好的教师,因为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得孩子健康的成长。
        因此要让家长配合幼儿园,对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教导,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一般情况下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幼儿自信心的来源,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能够使得幼儿更加坚强,面对事情的判断力和行为能力更加坚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常规的幼儿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进行幼儿培养中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切不可急于求成,要对孩子的自信心循循诱导,慢慢的为孩子的良好自信心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促进孩子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娟.论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08):165.
[2]吴妍.略谈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3(31):284-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