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逻辑素养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陈明菊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重视自己逻辑素养的养成,在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等方式,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陈明菊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教育局  贵州  晴隆  5614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重视自己逻辑素养的养成,在教学中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归纳数学规律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等方式,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逻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009-01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关键学科,其对于促进学生后续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较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论述,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1数学概念的逻辑定义
        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经过抽象形成新概念,由此压缩和简化了语言,加快了思维速度和深度。一个概念引入之后,就要借助语言,将其加以明确、固定和传递,这就要给概念下定义。对数学概念下定义,其基本方式是“种差+属概念”,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比如以四边形为属概念,可以分别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下定义。在对概念下定义时,不能循环定义,比如“用两直线垂直来定义直角,又用两直线成直角来定义垂直”,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种差+属概念”是对数学概念下定义的基本方式,但对小学数学来说并非理想的定义方式,因为小学数学学习大多采用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因此许多数学概念无法严格按照“种差+属概念”的方式定义。比如在小学教材中先教长方形,后教平行四边形,无法以平行四边形来定义长方形。正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不少概念最初都没有严格定义,只是通过描述性方法来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特征。
        2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逻辑素养
        2.1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将知识直接教授,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其思想中也难以对学习知识进行串联,难以寻求知识点的关联性,发现其中的逻辑,自然在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时,也难以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解决。在教学当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通过思考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就会更加深刻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更好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中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


如在进行“角的测量”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纸杯,并在纸杯的壁和底部各画两条相交的直线,让学生通过量角器测量两条直线的角度,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完成,这个问题学生难以通过直接测量得到结果,其必须借助其他工具将这个角度还原到二维平面上进行测量。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有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并且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知识点,巧妙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也是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本内容之一。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做到既快又准,既有解题的速度又有解题的准确度。思维的合理性是思维敏捷性的基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要在正确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因此,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解题速度提出明确、量化的要求。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速算法来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提升解题速度。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分析与推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正确解题的思路,还要培养学生多方法、多角度灵活的解题思考。正确的解题思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光要说出答案,更重要的是“想一想”解题的依据是什么。对于需要多步骤完成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解题顺序以及每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通过验算结果检查对错。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然后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学会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学会正向思考与反向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2.3调控数学教学的节奏
        教师的工作纷繁复杂,教学任务紧、压力大、要求高,教学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小学数学教师要想适应工作的需要,就应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养。教学活动中,既要通过良好的心理素养调整自己的心态,也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随时调控教学节奏。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需要把预定的教学方案转化为教学流程。在课堂实施时,教师要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调整原定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强的心理应对和调控能力。比如,学生学习情绪突然受到外界消极因素的干扰,学生质疑的问题超出了正常范围,课前没有估计到的情况意外发生……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情况,如果教师因紧张而导致心理失衡,便会显得不知所措,使课堂向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相反,如果教师心理素养比较好,能沉着应对、适时调控,便能自如地驾驭课堂。
        结语
        鉴于逻辑思维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与数形结合思想、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进行教学,并巧妙设置问题,努力使学生思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鲍丽萍.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1):55.
[2]余增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17-118.
[3]杨荣兴.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学周刊,2018(13):59-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