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祝翠华
[导读]

祝翠华   旺苍县国华镇中心小学校  628216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68-01

        一直以来,就将“能写一手好字,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篇好文章,能听懂,读懂别人的话”作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目标,其中,“能写一篇好文章”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学习中让他们头疼的难关。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作文在中考高考中占据的比重逐渐增加,学生的作文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的语文成绩,直接关乎学生对将来就读学校的选择权利,因此,学生的作文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师教学环节的设定,作文教学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小学阶段,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直接关乎学生写作的兴趣以及写作能力的高低。而且从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上谈,一个能写作的学生,语文分数一定是很棒的。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加大积累的力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能做名副其实的“巧妇”,那么这个“米”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只有有“米”了,学生才能施展自己的拳脚。那么,这个“米”从何而来呢?当然是学生平时积累的。这个积累的习惯,学生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要老师指导、培养,学生才能慢慢形成,最后成了“习以为常”。所以,新接手一个班,我首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厚厚的积累本,其次是指导、培养学生怎么去积累,养成积累的习惯。积累的内容,通常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好词佳句的积累。
        在教学中,遇见好的词语、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就让他们抄写在积累本上。比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作者对园子的描写,可谓是“有形有声、有香有色”:“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先让学生读懂文章的内容,然后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在脑中形成画面,最后让学生抄写在积累本上,告诉学生,这么漂亮的颜色,这么可爱的动物,在恰当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定会让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
        课后,有目的地让学生在网上、课外书上摘抄。比如,在写有关景物描写的作文之前,会让学生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和优美的段落,每个人尽可能多积累,回到学校后,分小组在班上交流,学生可以把别人积累了而自己没有积累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以备自己作文所需。在写人作文之前,积累对于各个年龄段人物的不同描写,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
        (二)注重情感和思想观点的积累。
        教材的编写,总有它的意图,其中,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教材编写意图之一。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出教材深层的东西----人生路上的酸甜苦麻辣,让学生明白“只有坚韧不拔,才能成功”;我国曾经经历过得黑暗历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中国人才能救中国,我们的国家是我们每个人最坚实的后盾,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每个人无论在哪儿,才能挺直自己的脊梁”,在教学《挑山工》时,让学生联系课文描写的情景,想想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默默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在不断的情感熏陶下,学生的作文,才会有深度,才会有思想和灵魂,读来才会让人引起共鸣。记得一次作文批改,班上一学生写自己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和爷爷奶奶感情深厚,后来被爸妈接城里读书,再回老家,“田地荒了,老屋快塌了,而曾经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了我的爷爷奶奶,此刻正躺在老屋旁的那抔黄泥里......”读着他的作文,我想到了我自己已故的爷爷,想到在我读书的时候,爷爷风雨无阻为我送菜送粮的情景,不觉泪流满面.....这就是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二、加大练习的力度。
        作文素材积累得再多,如果不落实到纸上,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所以,加大练习的力度,非常重要。通常我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课堂设置小练笔。
        比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课文对于小艇的特点描写非常妙:“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小艇),从几个方面(形状、大小、行动)进行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又长又窄又深,两头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在此处我设置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想好自己最想想哪个事物),从几个方面描写(自己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写),突出事物的特点(自己想突出事物的哪个特点),还可以加进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自己所描写的事物更灵动。学生有的写笔,有的写文具盒,有的写玩具....教师指导到位,学生经常练习,长此以往,学生积累了写作方法,动起笔来也不会头疼了。
        (二)运用好每个单元语文园地里面的练笔。
        现在的教材,会在语文园地里设置一块练笔训练。训练的内容五花八门。比如,“在下列所列举的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冷、辣、热、笑、跑......”“根据提供的情景,写一段话:一群鸟飞过湖面、火车到站了、放学后的校园......”在每个练笔训练的环节,我会扎扎实实备课,预设课堂,准备好素材,备好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才会从容走进课堂。在课堂上,重点是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这类题目考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写,怎么选材,怎么将所选的材料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每次在这个环节,花的时间最多,收获也最明显。
        (三)仿写别人的优美段落。
        仿写,在提高写作能力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先学习别人怎么写,才能再自己写。所以,每遇到优美的段落时,我会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领悟、仿写。下面是一学生在学了《威尼斯之夜》后仿写的内容: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夕阳西下的傍晚去小溪旁。沿着被野草掩映的小路缓缓来到溪边,金色的夕阳,把最后的一缕金光洒在了溪面上,水面便泛起了层层细细的金波。晚风从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野花的香气混合着泥土的清香,一阵阵向你袭来。此刻,你的眼中、你的脑海里,只有夕阳、晚风、小溪、花香,再也没有了城市喧哗带给你的躁动与不安。”
        比如学了“圆滚滚的蜜蜂”后, 让学生感悟叠词描写,可以让事物更加生动、可爱,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再让学生仿照写身边的事物“胖胖的小猪、长长的鼻子、香喷喷的大米饭、软软的白云”......
        经过反复模仿练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提高写作技巧。
        (四)写日记和周记。
        对日记和周记的要求是“真情实感”: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对内容的长短不作限制。但要求天天写,周周写,哪怕只有一句话,也作数。这样的要求,学生没有压力,不会把日记周记当做累赘,有所感悟也会乐于写下来。过段时间再去读一读,感受自己的心路历程,感受自己在慢慢长大,在慢慢成熟,也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思考。
        三、加大写作技巧的指导。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的把一些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学着去运用,做到熟能生巧,再把这些技巧带到考场,以不变应万变。
        四、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也就是说,有了创作的激情,才能创作出好文章。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
        记得教四年级的时候,一个单元作文是写一次活动。该如何写呢?课前设置了几个方案,都被自己推翻了,最后我决定边做游戏边写作。做了孩子们喜欢的“盲人给大象画鼻子”这个游戏。学生把草稿纸摆桌子上,我们一边做一边写,做游戏时教室里笑声阵阵,写时只听见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游戏做完了,学生的作文也写完了。回过头来,我又进行了写作指导:刚刚这篇作文,写作的顺序是什么(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作中重点突出什么(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和心里感受)?这次游戏带给你的心里感受是什么(比如让枯燥的写作变生动了、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最后学生反复修改文章,把句子写通顺、写生动......接下来,在这篇作文完成后,我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另一个游戏“乒乓球接力”,必须要有团队精神方可取胜,游戏做完了,我才告知他们马上写作,有了上次的经验,学生很快完成任务。
        (二)有了感想,迅速写下来。
        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中,总会有自己的感想,而这些感想总是有感而发,在心潮澎湃的时候,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长此以往,会“厚积而薄发”的,学生的作文深度就有型可查。
        总之,作文是每个语文老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是每个学生不得不攀越的障碍,我们是不可能绕道而行的,只有迎难而上,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困难,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话会说,让写作不再是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