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下的网课教学研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李海堰
[导读] 科技的革新带动科研创新,从云端上的网课联通了线下的教育,让特殊情况下的“不停学”成为现实。利用网络平台,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教学革新挑战。在波澜起伏的网络教学背后,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李海堰     青川县沙州镇幼儿园  628000
【摘要】科技的革新带动科研创新,从云端上的网课联通了线下的教育,让特殊情况下的“不停学”成为现实。利用网络平台,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齐心协力,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教学革新挑战。在波澜起伏的网络教学背后,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网课;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70-01

        在网络科技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教学科研创新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学生“学”为主旨,家庭教育为辅的教学管理模式正在形成和革新。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等,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网课与实体课的区别在于上课的地方及形式不同。一个是与老师现实中面对面交流,一个是老师远程控制下自己学习网课。在不同环境下的学生上网课起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对学霸来说,网上学习也是学习的好方法。因网络上课会结识更多的朋友,有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新颖的教材指导,学霸们会更加喜欢。而这种网课对学渣自己来说,算是父母老师监管外的“福利”。
        疫情中,老师学生的课堂从线下走向云端。推动了远程在线教育快速发展,接近三亿的在校生开始走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更好的得到释放。随着全国各地线下教育逐渐恢复,网课即将过渡这一阶段性防疫的“历史使命”。为了能够更好地提质升级、促进社会教育公平和革新,发展迅速的网课需要静思回顾。
        张艳琴说:“从孩子开始上网课,家人有了新的兼职——是孩子的‘学习指导’和‘后勤保障’。”云开学之后全家人都行动了起来。适应网络、打卡听课、上传作业、拍摄照片、视频家访……一天都闲不住。在家时还能去做,随着复工后重任放在了老人身上。
        纵览社交媒体,家长对于网课的“吐槽”花样百出。有人说家里的电子设备孩子敞开了用,就像孙猴子看守蟠桃园家长则变成了大龄书僮;有人说刚开始上网课时家里“鸡飞狗跳”,还有人说在农村网络不行,经常断网无法安心学习,几乎崩溃……很多家长不适应“停课不停学”,老师、学校又过于依赖家长的配合,是目前网课的矛盾焦点之一。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管理和监督责任几乎全部转交给父母,“学校没法管,家长没空管、不会管”的问题更为凸显。
        日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开展线上问卷调研显示,家长对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效果总体持肯定态度。但在接受调查的小学生家长中,有三成左右的家长明确表示,陪伴孩子学习时有消极态度,其中有打骂冲动的占28.2%,不满意的占22.1%,厌烦的占7.3%。
        “长期以来我们都忽略了家庭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导,而且核心是知识教育。学生则被教师和家长规划、管理,缺乏自主性,这些问题都在网课中暴露出来。”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经过网课的考验,家长应转变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居家学习的最大成果,不是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获得怎样的成长,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有没有提高。”熊丙奇说。
        网课改变了教育参与方式,学校和家庭应共同承担新变化带来的新责任。未来,如何让新技术发挥更有效服务,减轻而不是增加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负担,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专家建议学校应当更多地给家长减负,不要让家长过多参与学习过程而是更多的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这段时间很难得。离开了学校的环境和老师的监督,线上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工之后,张艳琴不像刚开始时那样时刻盯着孩子了。“有时晚上加班,趁着休息时看看他的学习情况,发现没有我的监督,孩子学得也挺认真,心里紧绷的弦逐渐松了下来。”张艳琴说,“这次‘网课大考’,其实也给家长上了一课。”
        “网络移民”遇上“网络原住民”,让主播做回老师。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请你试一试仔细观察,从多角度梳理一下疫情带来的变化吧。”今年3月,我们学校教师们录制的网课开播。使数十乃至数百名学生通过网课平台,跟随老师们一起学习。
        “虽然在家每天都起早贪黑,这个寒假几乎没有休息过。”这是大部分老师的现况,自开学延期后,一直在电脑或iPad前忙碌:联系同事一起设计课程、在线同学生和家长沟通……为了让“云上课堂”更生动有趣,课程都是精细加工,花了很长时间才录制完10分钟的网课。
        同样忙碌的还有湖北武汉退休教师于孝梅,疫情防控期间,56岁的她在直播平台上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上公益课。
        网课改变了授课的方式,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受到考验。直播、录课、答疑、家访……尽管“停课不停学”期间居家工作,但很多老师觉得比平时还要忙碌,尤其是直播或录课耗费了很多精力。有的老师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有的老师还停留在不接受、不适应的阶段。
        “作为‘网络移民’的教师,他们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作为‘网络原住民’一代的学生群体知识获取与互动交流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唐亮认为,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均、新老教师群体知识储备不全、教师个体认知学习能力不同,教师之间信息素养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代际差异和个体差异,这也影响了网课的授课和学习效果。
        西安交通大学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网络课程教学目前处于“适应性冲突”阶段——网课开设率与参与度较高,但教学效果仍待进一步提升。课题组负责人表示,这次大规模的教育信息化普及中,网课教育为弥合教育不公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对各级教育机构治理能力提出全新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时代到来,教师的新技术“补课”应当提上日程。专家认为,在线教育中,教师的责任是担任学生的学业导师,交流、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辅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业发展方案。教师上网课不能“矫枉过正”,为了当主播、制作精美的视频而疲于奔命。应该反思在线教育的方式方法,让老师做回老师,还教育以简单和本真。
        “马上开学了,我比学生还高兴。”随着各地学校陆续开学,很多老师回到了面对面的线下课堂。“早读时,孩子们背诵课文的声音;午餐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的感觉;放学时,他们嘻嘻哈哈走出校门的背影……这一切都是网课所不能比拟的。”有老师在采访中这样表述。
        “我们反复斟酌、反复讨论。基本原则是:不做直播网课。”今年2月,浙江杭州崇文教育集团总校长俞国娣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引发了讨论。



        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能保证每个孩子专注、投入的学习,在家里一个人坐在屏幕前能好好听课,扎实学习?老师讲得全情投入、学生听得断断续续一定会成为常态,进行讨论交流、互动几乎不现实。我们不希望因为网络教学而产生新的学困生。”
        艾媒咨询针对在线教育的一项调查显示,55.3%的受访者认为,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的预期效果比在学校学习时差。对比课堂在校教育,学习氛围差以及学生专注程度低被认为是线上教育的最大短板。专家认为,网课学习效果不佳,部分源于一些学校把线下课堂照搬到了线上。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此前指出:“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在家学习”仍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线下教学的复制。
        部分“网课”上成了“网游”,直播在线教育不是课堂照搬。“网课被人接受,正是由于它能够打破时间、空间和学习程度的差距,让人可以通过屏幕和网络链接,随时随地学习。它不是对于网下课程的照搬,而需要在内容、互动、测评等方面,寻找线下到线上的‘动态对应’。”教育学者方柏林认为,网课的常态化和持久普及,需要探索网课的有效模式。
        为了让学生从在线教育中有更多成长和收获,拓源给学生布置了几项开放性的作业——“你对这次疫情有什么思考?”、“作为一名小学生谈谈你可以做些什么?”得到的答案让她颇为感动。
        “孩子们从疫情中成长了很多,上下一心的抗疫斗争、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都对他们产生了正面影响。”拓源说,等开学以后,还要在课堂上跟孩子们分享这段时间的收获和体会。
        “教育的初心应该围绕并坚持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我最担心也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各地老师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拼命努力得来的成果和经验,没有被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当中,只有在线教育平台从疫情中获得了流量。”陈霜叶说。
        “追网”、“蹭网”凸显痛点,打通在线教育“最后一公里”。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一户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为了让女儿顺利上网课,不得不全家迁徙寻找网络信号;在西藏那曲,一名大学生为了“追网”走两个小时山路,爬到四千多米的高山上一边放牧一边听网课;在河南洛宁一名女生为了跟上网课进度,每天都到村委大院蹭网……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地方在推广线上授课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受缺少上网设备、网络未覆盖、带宽流量费用负担等因素制约,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学生仍处于“脱网”“半脱网”状态,无法正常开展在线学习、尤其是视频学习。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前我国的网络应用并未针对大规模的直播课堂应用场景做好准备,直播带来的高并发、大流量,导致网课开展之初网络掉线、卡顿等事故频发。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取得可观地进步。但疫情防控期间远程网络学习以居家为主,依靠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来自家庭、村庄或社区,而非学校。”唐亮认为,每一个学生是否有机会接受疫情防控期间的“正常”教育,决定着社会公众对教育公平的认知和判断。
        专家认为,进行在线教学,要充分发挥在线教育开放、共享的优势。而“打通最后一公里”,则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前提。为了解决部分学生上网课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及企业迅速行动。偏远农村网络信号弱或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空中课堂”上星播出;运营商和众多互联网企业通过云服务、算力支持等方式夯实在线教育网络基础,并通过特惠流量包等精准帮扶举措,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用网资费压力。
        当然,网络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下:
        一、网课好处在于:
        1.课堂上可以互动,方便学生反馈,老师可分析学生接受情况合理安排课程;
        2.利于考勤——签到情况、观看视频时长;
        3.可回看;
        4.可课堂练习,方便统计;
        5.老师使用PPT,省出板书时间;
        6.学生听课不分距离远近,都可清晰听到、看到;
        7.布置群作业,老师可看到谁写谁未写,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评。
        二、网课的短板在于:
        1. 学生在系统的远程教育网络直播下学习,主动性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会下意识的按照自己的心理逻辑去做,而忽视了教学自身的逻辑程序。
        2.不利于师生的课程交流讨论。
        3. 老师总是担忧学生抓不住学习的重点,把问题理解不透彻等等。不会轻易的给学生机会主动获取知识、主动交流讨论搜寻答案,因此常常采用传统模式来学习。
        三、上网课的注意事项
        1.事先准备好相应的教材。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清楚文章脉络,同时对我们查找疏漏知识点较为便捷。
        2.电脑书本等辅助器具准备好,不一样的课程需求教学方式不一样。因此上课前准备一个笔和记事本是很有必须的。方便学生记下老师划的重点,也有助于课后梳理课程体系结构顺序。
        3.积极提问,上网课也是课堂实践课,只是方式不一样。因此在听老师讲课时学生遇到不懂得问题要积极进行提问或者在草稿本上记下来,当老师问大家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时候就提出来。
        4.不要玩手机,建议用电脑上网课,手机开静音。一来有助于我们专心听讲,二来也有助于学生自己不被打扰。更好的吸收老师讲的知识点。
        5.选择环境要注意,不要在喧哗吵闹的地方听网课,容易分心。
        6.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有助于我们更好掌握知识点。预习其实是自学,自学过程中遇到有疑惑的地方勾画出来,课堂中及时询问老师。
        总之,网课的发展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远程教育资源是为提升教师的教研教学水平服务的,是为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的,更是为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服务的!若教学改革一定会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教学思考,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也会有深远影响。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来面对我们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熊丙奇,唐亮.网课热的冷思考——实验室资讯网[z].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