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堂教学 提高阅读实效————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吴春丽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语文老师们的充分认可,但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仍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三种课型进行了研究,对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的一般流程和教学策略有了一定了解。通过落实三节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体验阅读快乐,收获阅读成果。通过持续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良好的阅读

吴春丽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语文老师们的充分认可,但教师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仍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的三种课型进行了研究,对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的一般流程和教学策略有了一定了解。通过落实三节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阅读方法,体验阅读快乐,收获阅读成果。通过持续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形成,大大提高了整本书阅读的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整本书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31-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引领学生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语文老师们的充分认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引领学生读整本的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更好地落实统编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任务,让整本书阅读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进而爱上阅读,提高语文成绩,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18年底申报了《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课题申报之初,老师们对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一无所知,我们通过观看视频课、模仿名师课堂、开展课例研讨等途径对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三种不同课型进行研究。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将课例研讨确定为研究的重点,以教研活动为推手,分阶段开展了研讨活动。2019年秋季学期开展了导读课的教学研讨,张顺英老师执教了《童年》示范课,陆盼、李万涛、程贤萍三位青年教师执教研讨课,组内教师通过观议课了解了阅读指导课的一般流程。2020年春季学期进行交流分享课的教学研讨,张玉琼、吴春丽执教了线上示范课,王士英等五位老师录制了线上阅读教学课。2020年秋季学期进行了阅读推进课的研讨,李万涛、周通两位老师执教了研讨课,老师们开始摸索推进课的教学策略。两年来,我们的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活动进行了近四十次,对这三类课的一般流程有了大致了解。
        一、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1.亲密接触,了解整本书。在导读课上,我们指导学生看封面、封底、扉页、目录,引导学生了解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等,让学生同即将阅读的书籍来一次亲密接触,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2.抓取精彩,激发阅读欲望。在导读课上,我们会抓取精彩片段引导学生阅读以激发兴趣。程贤萍老师在执教《秘密花园》时,选取了书中主人公变化的两个片段让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发现主人公有了很大的变化,自然会产生“为什么有这么大变化?”的疑问。程老师顺势而导:“想知道原因吗?答案就藏在书中哦,同学们自己去阅读了解吧!”我们还充分运用动画片、影视作品中精彩的片段调动阅读积极性。
        3.落实语文要素,习得阅读方法。合适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降低阅读难度。我们在导读课上,会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和“语文要素”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成长为积极的阅读者。李万涛老师在执教《和猫做朋友的老鼠》一课时,结合三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边读故事边预测,学生通过预测故事情节、续编故事等活动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课末,李老师还引导孩子们通过预测整本书内容以及其他人物之间的关联,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这样的指导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4.制定计划,规划阅读活动。学生阅读整本书难以保持持久的热情,对此,我们在导读课上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阅读计划,让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活动中有规可依,有始有终地完成整本书阅读活动。
        二、推进课,习得阅读策略
        通过长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阅读整本书有一定难度。有的缺乏阅读的动力,有的缺乏深入理解,阅读效果不尽人意。在阅读推进课上,我们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为基础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方法,推进阅读活动。
        1.阅读推荐,维持阅读动力。要调动所有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开展阅读推荐活动是有效的手段。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孩子们轮流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如:精彩片段赏析,内容简介,人物赏析,片段朗读等,学生们在同伴的启发下会将阅读活动进行到底。这种阅读推进活动耗时不多,效果却很不错。



        2.分享收获,指导阅读方法。“分享+指导”的模式是中期阅读推进课的一般流程,学生在课上交流前期阅读收获,教师再利用阅读单、思维导图、手抄报等阅读支架将“预测”、“提问”、“批注”、“想象”、“有目的地阅读”等阅读策略落实在整本书阅读活动中,让学生习得一些深层次的阅读策略。周通老师在执教《安徒生童话》时,通过让学生分享阅读收获、演一演精彩片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引导学生借助故事情节图讲故事。教师不但教给学生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还训练了“借助关键信息讲故事”的能力,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要素。
        3.聊书会,相互促进。高年级的推进课上,我们会以聊书会的形式组织小组交流,互帮互助。程贤萍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民间故事时召开了聊书会,孩子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交流了读书进度、读书方法、读书收获。谈到书中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最喜欢的人时,学生发言积极,能联系书中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孩子还即兴讲起故事来。为了参与到下一次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会更积极地阅读,并努力保持同小组成员一致的阅读速度,这种方式起到了“先进带后进”良好效果。
        三、分享课,体验阅读快乐
        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我们引导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行回顾,对阅读感悟进行交流,对阅读方法进行总结,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体验阅读的快乐。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以下交流分享的方法:
        1.聊一聊。学生读完整本书后,教师组织召开班级聊书会,引导学生在轻松的聊天中交流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五一班孩子阅读《小鹿斑比》后,组织了一次聊书会。陆盼老师以“书中哪个人物对小鹿斑比的影响最大”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在辩论、交流中慢慢升华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我领悟到了什么?”等问题更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了“学会了独立成长;学会了爱;学会了观察世界”等感悟,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交流。
        2.讲一讲。阅读故事类整本书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如:读完《格林童话》、《中国古代神话》《中国民间故事》等书后举行讲故事比赛的活动,让学生选择书中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极高。
        3.赛一赛。我们结合每学期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并通过演讲、辩论、诵读比赛的形式进行汇报交流。六年级学生读完《放眼看世界》后,张玉琼老师组织了“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尽管学生朗诵、演讲的能力还显稚嫩,但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4.演一演。学生读完书后,我们让学生表演书中的精彩片段,或表演课本剧,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化对书中角色的认识。如读完四大名著后,吴春丽老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创编了课本剧,学生们创编、排练、表演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提高了阅读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表演、鉴赏、审美能力。
        5.晒一晒。另外,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在交流课上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将自己对精彩片断的批注、思维导图、手抄报、阅读记录卡等阅读成果进行展示并颁发奖品,学生十分积极,阅读成就感不断增强。
        通过整本书阅读指导课的落实,整本书阅读活动在笔者所在的学校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0多名学生在省、市、县级征文比赛中获奖;13位同学的作文被采花乡政府主编的《百善孝为先》收录;1人获省级朗诵比赛三等奖;课题组30多人次的研究论文、课例、专题报告在各级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或交流。
        课题研究促发展,书香馥郁润校园。引导孩子们读好整本书,提升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落实好阅读教学指导课,提高阅读教学实效,让学生成长为积极的阅读者,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欣歆 刘晓舟.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  [M]  教育科学出版有限公司
[2]王林. 以“快乐读书吧”为依托 开展“1+X”课外阅读. [J/OL] 语文教学通讯 2020-10-16
[3]张晨晖. 课程设计,让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  [J]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04):15-17
[4]吴欣歆 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