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初中德育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丁红英
[导读] 初中教育作为教育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更是初中教育中的必要内容,作为初中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并且更好发挥出德育教育所具备的真实作用,那么初中帮助也需要将其设定为未来努力的重点方向。

丁红英   四川省南部中学  四川  南充  637300
【摘要】初中教育作为教育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更是初中教育中的必要内容,作为初中教师,想要在教学过程中跟得上时代发展步伐,并且更好发挥出德育教育所具备的真实作用,那么初中帮助也需要将其设定为未来努力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初中德育;激励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36-01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之一,在这个大网上的每个人都会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住,这些信息有好有坏,很容易对尚未形成成熟价值观的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初中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激励策略有效运用到其中。
        一、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激励策略所起到的作用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使得德育工作与班级情况相吻合。除此之外,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如果初中教师仍采用传统且单一的德育教育理念,那么就很难提高教育水平。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传统方式影响下,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很多教师缺乏重视学生感受,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在课堂中长时间处于一个被动地位,所以导致教学效率十分低下。想要提高与改善德育教育工作情况,教师就必须转变原有的德育教育观念,将全新的教育指导模式加入其中。激励策略作为当前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朝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更好完成学习目标。
        二、实施策略
        1因材施教
        在当前的初中教师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每一名学生的生长环境以及成长轨迹不同,由此造就了学生不同的性格和人格特点,因此在实施激励策略中教师也应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推动学生更好地发展。对于基础好,学习效率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量身定做教学目标;对于基础差,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降低学习目标,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巩固,从而使得学生知识水平不断地提高。
        2基于榜样教育,激励学生模范作用
        初中生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接触到什么知识,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大部分初中生会把自己接触到的人,其中就有一部分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老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建立一个榜样,发挥偶像的作用激励学生。一方面,教师老师可以以身作则,激励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同年级各方面表现比较优异的学生作为对象进行学习。在这期间,教师老师需要以身作则多陪伴学生学习,多与学生进行具体的沟通。多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外活动,或者和学生一起聊聊天,多了解学生的现状。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对学生期待的具体表达,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也是为日后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把你当作偶像崇拜,就更容易进行德育激励教育,营造一个浓郁的道德教育氛围。
        3以德育教育激励为手段,实现与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由于初中阶段的德育思想教育发展活动,并没有在初中教师的日常管理与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落实,因而需要从教师的实际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心出发,将德育教学工作内容进行践行与落实,并将激励机制全面融入其中,实现激励机制与生活元素之间的有效结合。如此一来。便可以从小事开始入手,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德育品德的升华与完善。
        例如,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部分的初中学生在德育素养方面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既能对师长具备足够的尊重和敬仰、同时也能与其他班级同学之间形成团结互助、合作发展的学习氛围。因而在此过程中,初中教师教师便可以对学期内学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加大表扬和激励力度。此外,还需要对班级中"劳动贡献多、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给予高度认可。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养成"遵纪守法、知书达理"的良好道德品德。
        4巧用奖惩激励法
        奖惩激励法就是通过某些奖励或惩罚的方式来展现初中教师对学生某些言语行为的肯定或者是否定,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对初中生进行表扬或批评。初中生正是青春勃发的年龄,他们的自尊心、荣誉感都比较强,他们渴望在学习、生活当中都能获得他人、集体等的认可,获得来自外界环境的积极评价。而奖惩激励法的应用能够让其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教师、班集体对其认可情况。因此,初中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巧用奖惩激励法让初中生感受到外界对其认可或者是不认可的情况,借此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错误等,从而激励其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能够促使其获得更加健康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教师应当提前制订好奖惩规则,并且引导初中生熟悉、了解并认可这些奖惩规则,这样才能确保奖惩的公平公正,让其能够真正发挥自身德育教育的作用。
        5妙用物质激励,让德育工作更灵性
        物质激励是激励策略重要组成部分,物质激励更彰显生动性和客观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相关研究指出,物质利益是人们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反之如果没有物质利益原则则会降低个体积极性,长期以往更会造成管理混乱。虽然物质激励有着显著的优势作用,但初中教师应科学合理此激励措施,如果频繁运用则会让初中生形成物质为主观念,甚至演变至为物质而响应激励,由此一来就违背物质激励初衷。如果想要学生铭记激励,以及借助激励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应注重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结合
        上述描述可知,在现如今的初中教师德育教育发展过程中,适当的融入相应教学激励策略,对于全面提高德育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德育思想塑造与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影响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期间,初中教师理当把握好相应的德育教育激励融入与实施方向,同时全面结合德育教育激励策略中的"多元化、全面化、科学化"等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发展与实践方式,从而不断强化并提升教师德育思想教育的整体效果与综合质量,将核心素养教育指导方针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海河.浅谈初中教师如何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中华少年,2018(21):81-81
[2]杨雪群.激励策略在教师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8(02):152-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