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万秀先
[导读]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动了体育线上教学的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万秀先  100083

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新冠疫情的爆发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动了体育线上教学的发展。而新的教学形式也使得思政教育有了新的元素和融入途径。文章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新冠疫情下高校体育线上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进行了探讨分析。在线上融入思政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本文旨在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线上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冠疫情,在线教学,思政教育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育课程在高校普遍作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载体。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巨大困难,高校体育课也以线上教学的模式展开,在线教学保障了新冠疫情期间学校体育教学的完成,新的教学形式也使得思政教育有了新的元素和融入途径。如何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探究。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以“新冠疫情”“思政教育”“在线教学”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搜集核心期刊文献108篇。通过对文献题目与摘要的初步研读,从中筛选出与本研究相关文献共27篇,认真研读,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 专家访谈法:本着研究涉及问题,事实求是的科研态度,对6名从事高校体育教学的教授和副教授就所探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微信访谈。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冠疫情下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将思政教育融入非思政课程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体育课程作为覆盖大学生群体极其广泛的公共必修课程,应当坚决贯彻和履行时代使命,努力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高校体育课除了肩负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任务外,育人工作同样是最本质的工作。习总书记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在体育课程中也应做到“课堂思政”,科学的体育课程思政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项体育课程自身的教育内涵相融合,丰富了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功能,彰显了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新冠疫情下,在高校体育采取有别于传统教学形式的在线教学模式的同时,思政教育与线下体育课一样不可或缺,或者可以说更为重要。在疫情下同学和老师不能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上课形式的改变使得教师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和动态。这种远程的在线教学形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加强思政教育让学生不仅仅在身体素质上有所提高,在思想觉悟和政治理念上也要进步。才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2.2新冠疫情下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思政元素”的挖掘
        体育课由其自身特点更是包含着不同的思政元素。比如体育运动项目具备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遵规守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持不懈等精神,这些都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炼和传授。体育课首先就要求学生要遵守纪律,教学活动中听从体育教师的指令和安排,这对培养学生们的遵纪守法意识有一定的作用。其次,在体育课程中想要获得优秀的成绩,要靠自己不断的努力训练,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自我,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而获得自己较为满意的成绩,这对于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明白付出才会有回报,成功是靠自己双手辛勤劳动得到的。


而教学比赛更是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共同战胜困难,通过努力拼搏和与他人团结合作获得最后的胜利,能让学生们体验到获得胜利要发扬勇于拼搏的精神,提高团队精神意识。
        而疫情期间体育在线教学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与传统教学不同线上教学解决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线教学学生上课的地点上,基本不受约束,无论身处卧室、客厅等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上课,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教师可以选取比较优秀的教学内容进行传输,也可结合自身特点优势,将院校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共享给每一个课堂。但是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觉自律以及坚持不懈的学习。疫情状态下的家国情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疫情下怎么做到积极锻炼,提高免疫力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疫情下通过体育练习缓解释放压力,让学生乐观正确的面对疫情等等,这些思政元素都是可以结合在线教学中去体现出来。
        2.3新冠疫情下高校体育课线上教学思政教育的融入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这就意味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体育技能的传授,还承担着学生德行的培育任务。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方面得到提高。
        如何在疫情期间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体育教师作思政教育的载体,要不断的挖掘思政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线上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有的高校应急开发了部分在线课程资源,有的高校制作了教学短片,但因教师居家条件有限,多为基本技术的学习内容,但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也起到增强学生体质、推动课程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在线教学将思政教育的融入更具有教育意义。
        3.结论与建议
        3.1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做到长期防疫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需求,也是体育教学育人的要求。新冠疫情防控是一项长期严峻的持久战,我们要做到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做到长期防疫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根据自身体育课程安排不断挖掘思政元素,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3.2提高教师自身思政素养
        高校体育教师要学会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基本能力。不断提高自身思政素质,以体育教学为载体,把握思政教育和体育教学相结合,尊重二者差异性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切入点,在保证体育教学专业性的基础上,实现思政育人的作用,提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推进体育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3.3努力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并非将体育课变成思政课,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是在尊重体育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在实现课程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政理论教育资源,彰显其主流价值引领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张得保,秦春波,张辉,曾小松. 新冠肺炎疫情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3)
[2] 谢大静.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 4)
[3] 张西艳,陈 娜,李建臣.新冠疫情下对高校网络体育教学的探讨分析[J].高教学刊,2020,24:94-97
[4] 董鹏,程传银,赵富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学校体育的价值、使命与担当[J].体育学研究,2020,34(2):59-64.
[5] 曾倩云. 高校体育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思路 [J].运动训练学,2020,21(10):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