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 贺军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贺军
[导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整合,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阅读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  贺军  015000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整合,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初中生进行自主阅读,基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 教师阅读教学“太负责”,学生难成长
        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把控阅读课堂教学全过程,正是因为教师对阅读教学“太负责”,使得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无法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阅读教学应该学习燕子妈妈。动物学家观察小燕子成长,发现很多小燕子长大了,却离不开燕子窝,燕子妈妈就不断尝试将小燕子向外推,刺激与鼓励小燕子自己张开翅膀飞翔,最终小燕子突破了自我限制,终于能自己飞翔。如果燕子妈妈不采取办法推动小燕子飞翔,那么小燕子可能永远也学不会飞翔了。这也适用于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学,教师应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阅读与思考的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对学生阅读进行过多干预,应引导与辅助学生的阅读学习。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太负责”,未必是好事,有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良好提升。
        1.2 教师“一本书”教学,学生阅读学习视野局限
        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教师的教学内容常依赖一本语文教材进行,教师的阅读教育范围限制于此,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视野也受到很大局限。初中阶段教师应培养学生拓展阅读意识与习惯,只有不断丰富阅读积累,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若一味采取“一本书”阅读教学方式,会使学生阅读学习仅停留在教材知识范围,而语文教材内容在语文知识体系中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如果不利用宝贵的初中教学时间为学生有效拓展阅读视野,使学生阅读能力随着阅读经验增加而不断提升,这将是多么可惜至极的事。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2.1 采用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时,这种方式方法也表现出多样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提升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引导阅读时,会包含丰富的优美句子,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句子记录下来,作为写作当中的素材。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摘抄的重要性。可以将一些佳句摘抄到专门的笔记本当中,并拿出来进行回味或者是揣摩,以便达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例如在阅读《陋室铭》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将词句摘抄下来,以便在写作当中灵活变通的使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此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能够认识到阅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之后会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这就可以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表达或者是记录。也就是说,在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就是要能够安排学生写出相关的读后感,一遍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促使学生在阅读当中有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在阅读《陋室铭》时,可以围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当学生静下心来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也能够对其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有更加深层次的感受。



        2.2 开展课外阅读,提升阅读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局限于课本,还需要拓展课外阅读,将课内外有效地结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不断提升初中生的阅读素养。初中语文教师要丰富课外阅读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可以定期举办主题阅读活动,为初中生营造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引导初中生根据主题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进行阅读,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地融入阅读活动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约定,同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师生间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相互探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这既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也可以增强初中生的阅读自信。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语文教师还要鼓励家长加入阅读的行列,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密切亲子关系,使家庭更和谐、温馨。
        2.3 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阅读情境
        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每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于阅读的学习和训练,不可能按照单一的思路来实施。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让学生进入阅读情境当中,由此在文章的综合掌握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三峡》一课的教学,可以通过视频播放的方法来完成。很多学生对“三峡”工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三峡”的创建初衷、打造过程、后续结果并不了解,利用各类纪录片和不同的专家分析视频,让学生在《三峡》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内部的知识点,而是要掌握好《三峡》的主旨信息,在框架分析上不断地优化。通过视频的方式来解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三峡》的学习氛围,坚持让学生在文章的学习能力上不断强化,暂时放下对课堂的压力感、紧张感。《三峡》的教育过程中,对于气氛的营造,还可以用讨论的形式来完成,讨论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与教师的沟通不断增加。
        2.4 多媒体创设阅读情景,提升阅读能力
        教师也可以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的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立体化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也就能够将情感过渡给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能够受到情感的熏陶,并具备情感深层次的体验,对文本内容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例如在学习《出师表》的知识内容时,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而是通过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看到诸葛亮在写出师表时的心理活动,努力将最真实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本的阅读当中,也能够获得更加有效率的阅读体验。随着阅读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探索,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更多的情感体验,基于情感对于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多媒体的作用要能够和教育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有深层次的了解,更好的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累相关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通过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获得更好发展。在日常阅读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改变阅读教学策略,优化阅读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促进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获得全方位提升,让阅读成为初中生的一种习惯,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慧敏.素质教育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25):117.
[2]张虹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21):67-68.
[3]张海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