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改革与实践探讨 陈思君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0月   作者:陈思君
[导读] 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体系,也是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媒介。

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  陈思君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重要体系,也是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媒介。针对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定位不明确、教育技能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几点改革与实践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对策探讨
引言: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成为影响学前教育事业快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应该对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研究。
        一、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明确。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课程体系的发展定位不明确,并没有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合这一专业的课程标准,无法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效果。部分学校仍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设计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忽略学生职业性与业务能力培养,导致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1]。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在未来岗位工作中更好的展示自身的魅力,以适应时代发展与进步。但是在当前学前专业设计中,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忽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造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定位不明确的情况出现。
        2.对学生的教育技能培训练欠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目的,是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学前教育,直接影响个体未来身心成长,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较高。为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弹、唱、跳、写等方面的技能,以保证启蒙教育工作的效果。通过对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可以保证学校教育工作效果,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业务素养与能力得到发展。但是在当前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忽略学生基本功的学习,造成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
        3.实践课程占比较少。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的教育工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并在未来岗位工作中灵活运用[2]。通过对当前课程教学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理论课占比高于实践课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问题。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保证教学工作效果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需要做好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分配,以此保证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对策探讨
        1.立足专业特点,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学前专业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除了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外,还要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专业的特点,科学选择课程内容,并做好教学设计,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 提供基础保障。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围绕专业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增加实践性的知识,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与优化,可以为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并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立足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此作为课程体系设计与完善的依据,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发展提供教学保障。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改革与完善的指导思想,也是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学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根据职业发展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并将此课程教学体系设计的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活动,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在当前教育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业务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不利于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进行[3]。因此,在学前专业教育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利用专业知识与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观、责任感与积极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思到自身的责任,明确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当确定教学目标后,则围绕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工作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职业素养与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就业提供基础保障。
        3.立足市场需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在学前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市场发展情况为主,结合行业发展需求,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为教育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对这一岗位人才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幼儿教育人员进行沟通与互动,了解行业的真实需求,并将此作为课程体系创新的依据,针对该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设计课程,提升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保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有序进行[4]。其次,增加职业性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块。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行业实际用人需求为主,增加与社会机构的合作,建立全方位、全角度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扎实的基础与教育技能。最后,提升对学生教育技能培养的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提升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视,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提升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与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4.突出岗位职责,提升教育体系设计效果。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明确该专业岗位职责,并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体现出来,以此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与技能提供保障。在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教育技能培养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围绕此组织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专业技能,为岗位工作开展提供经验保障[5]。此外,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一些专业等级证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教育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提升自我素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结合岗位要求、行业发展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弥补以往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的不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专业素质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促使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贾静.职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戏剧之家,2021,(13):110-111.
[2]刘海芳.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与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20,(28):83-85.
[3]宋健.论述以实践为导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改革探究[J].北方音乐,2020,(05):104+108.
[4]于娜,郑传芹,曾跃霞,周勤慧.基于综合素质目标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以汉江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例[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06):100-103.
[5]黄翠华.应用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1):148-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