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后勤建设思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4月   作者:郑丽坤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呈现了良好的趋势。高校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正常运转,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智慧化后勤建设,是适应后勤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智慧校园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网甘南供电公司  郑丽坤    甘南州合作市  747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呈现了良好的趋势。高校后勤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正常运转,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是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高校智慧化后勤建设,是适应后勤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智慧校园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智慧后勤;建设思路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后勤管理已经出现弊端,管理观念陈旧、队伍庞大而且素质低、现代化管理手段少等是最常见的问题。要想从容地面对这些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后勤不断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IT新技术,改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智慧后勤为特征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它打破了后勤系统内部封闭落后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极大提高了高校后勤的运行效率,必将成为一大趋势,推动高校后勤新发展。
        1加强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1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勤作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后勤管理服务部门相关职能包括在校师生的居、食、住、行等方面,对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智慧校园发展过程中,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不仅改变在校师生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也使得很多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发生巨大改变。因此,为更好提高高校科研信息的整合和分析效率,不断加强对师生学习和科研的服务质量,就需要增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从而使高校的后期服务更加精细化和精益化。
        1.2提高后勤业务能力的必经之路
        加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宏伟目标,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后勤部门的日常工作虽然细小和零碎,但却包含高校很多方面的事物。而且,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还要有一定的时效性,当教室发生停电或者其他问题时,需要高校后勤管理部门立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就对后勤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加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后勤管理部门通过网络技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所发生的相关技术问题,也能更好地促进和优化高校育人环境,进而使高校后勤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1.3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基本特征
        通过加强高校智慧后勤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校园活动与后勤部门工作的进一步融合,也是后勤管理服务智慧化的基本特征。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后勤管理部门更好的将校园当中的事物变化整合成相应的信息数据。并根据所整理的信息数据,更好地分析出当前后勤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后勤管理部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不断提高高校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后勤部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并将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融入到工作当中,从而为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决策的智能化奠定良好基础。
        2智慧后勤建设思路
        2.1以强有力组织领导,确保后勤智慧化建设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必须遵循科学规律,科学设计,合理实施。一是加强领导。要建立智慧化后勤建设领导机构,对高校后勤智慧化建设实施集中统一的领导,保证后勤智慧化建设健康有序的开展。二是科学规划。


按照“集成化、标准化、系统化、一体化”的要求,自上而下制定出整体建设规划,防止和克服各自为战、自成体系、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问題。三是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建设步骤上,要注重打牢基础,保持发展后劲。在建设项目上,要着眼未来服务保障需求,盯准信息技术前沿,大胆引进高科技产品,为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2构建大数据平台,提升后勤多维广域智慧化建设水平
        高校后勤服务作业面大、参与人员多、经费开支杂、资产组成多样,将这些要素组成的海量数据,经大数据平台采集、组织、分析与利用,对预期目标理性评估和预判,挖掘潜在价值,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建设后勤大数据平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发一套通用功能平台。开发能聚合后勤各部处、各科室、各服务中心,以及后勤科室、服务中心和与外包服务公司之间的一体化功能平台,对多元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后勤信息资源互通与共享。二是建立一体化标准体系。按统一采集方法、统一数据格式、统一使用方式,同质数据标准,确保学校、部处、业务科室、后勤各服务中心和班组多层面数据标准统一。三是构建一体化系统。升级现有应用系统,重点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之间,固定网络与移动网路之间,在统一标准情况下按协议接入通用功能平台,构建起包含多个分布式集群的一体化系统。
        2.3建立共享型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高校加强后勤管理的资源共享,建立共享型后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当前智慧后勤的信息化建设基础系统,制定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规范标准和目标,充分将学校各个学院、图书馆、食堂以及学生公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加强与图书馆理系统和学籍管理系统之间资源的共享,从而使各个学院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和信息更好的被后勤管理部门所了解,转变以往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面。另外,高校可以借助B/S等技术结构网,对登录网络管理平台的相关用户进行系统智能化的识别,严格限制相关部门都为后勤网络平台的操作权限,进而使高校内部数据更加开放和安全,不断促进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处理相关信息的效率,实现后勤管理系统汇总、分析和处理相结合,促进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形成科学的决策。
        2.4开展智慧后勤需求动态分析和评价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候不能完全按照事前规划的方向发展,要充分体现智慧后勤方便师生、提高工作效能、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等的建设目的,就要求在智慧后勤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了解师生、服务者和管理者的新需求,对智慧后勤建设项目进行重新定位、规划;另一方面就要定期对已实施的智慧后勤建设项目进行动态测量、评价和控制,与建设前进行对比,对于能更好服务于师生的智慧后勤项目,要大力推进、借鉴、推广和复制,对于师生不满意的、未达到预期效果的智慧后勤项目,要及时作出调整,以达到建设目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智慧后勤建设成本。
        结语
        针对后勤集团业务多、人员少和师生需求多的现状,需要新思路、新方式和新模式来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对设备和社会化企业进行监管。后勤集团需要从办后勤到选后勤和管后勤的模式进行转变,信息化充当裁判的作用,使得学校可以不缺失管理权,实时了解社会化企业的运行状态,对服务企业进行监管。智慧后勤借助先进技术不仅解决了现有的问题,提升精细化、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了评价体系,探索了后勤新模式,还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为后勤改革和转型提供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支琴,卢志坚.高校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以智慧后勤建设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08):94-96.
[2]费云生.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研究——以“智慧后勤”建设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0(03):57-58.
[3]盛金锋.智慧后勤:“互联网+高校后勤”的理念及其实现路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0,37(05):120-125.
[4]王家耀.系统思维下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J].网信军民融合.2019,(06):1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