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架立装跟卧装建造优缺点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4月   作者:杨炎忠
[导读] 2030年前中国要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特别海上风电资源可开发量大,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大,在水深35米到50米的海域普遍采用导管架的形式,导管架在建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量场地大小、吊车资源、海上安装、装船运输以及油漆质量等因素,才能够更高效的施工。

广东省电力线路器材厂有限公司  杨炎忠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2030年前中国要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特别海上风电资源可开发量大,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大,在水深35米到50米的海域普遍采用导管架的形式,导管架在建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量场地大小、吊车资源、海上安装、装船运输以及油漆质量等因素,才能够更高效的施工。立装建造和卧装建造是导管架建造的两种典型方法,本文着重对两种建造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建造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导管架 立装建造 卧装建造 优缺点 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海上风电开发从浅水区逐步转向深水区,海上风电基础形式主要有重力式基础、单桩式基础、导管架式基础及漂浮式基础,在水深35米到50米的海域普遍采用导管架的形式。在讨论导管架建造方法的优劣势时,离不开考虑场地大小、吊车资源、海上安装、装船运输以及油漆质量等因素,本文就这些因素对其工艺特点进行探讨。
        1导管架建造过程简述
        一般来说,导管架的建造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九个工序:
        (1)导管的预处理。这一部分工作包括管节的卷制和接长,导管架的高度一般都超过30米,需要进行接长作业才能够满足风机塔筒安装的需求。
        (2)配件的预制。配件主要包括水下电缆护管、立管卡口、吊环、靠船及登船组合平台以及电极材料等。
        (3)水平片的预制。这一工序最优先处理的是最底层的防沉板和顶层单片,预制完成后再依次处理中层单片。
        (4)单片导管组装。这一工序主要工作是将配件按照图纸要求安装至导管上,在所有组合导管建造完成后。
        (5)涂装处理。将第三步完结的导管及顶层水平片进行抛丸或者喷砂后涂装处理。
        (6)立片。将单片导管在场地内进行组装,从这一工序开始,立装建造与卧装建造的工艺便出现显著差异。
        (7)水平片的吊装。在立片作业完成后,紧接着就可以吊装水平片。对于立装建造来说,从最底层的灌浆段最先吊装,然后从下到上依次吊装。
        (8)合装。吊装完成后进行全面焊接,并对导管和水平片进行加固,同时,将所有配件都进行组装,形成导管架的半成品。
        (9)整体涂装。在这一过程中,对整个导管架未喷漆的部分进行抛丸或喷砂后上漆,同时对建造过程中油漆脱落部位补漆处理。
        2立装建造与卧装建造优缺点分析
        2.1立装建造的优缺点分析
        立装建造的优点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五点:
        (1)场地利用率及灵活性高。一般立装建造立片过程无需将单片预制和最后的总装安排在一起,因此,在单片可以在任意合适的地方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再使用吊车吊到组装位置进行组装。这种特性使得对场地的利用更灵活,更高效,对应对场地紧张的情况具有积极的意义。
        (2)吊装次数少。由于立装建造所需的底座数量少,在进行组合时,相较卧式建造来说,吊装次数较少,可以节省吊车资源。
        (3)总装便捷。由于分装数目较少,在进行总装时,需要装配和定位的零部件就较少,组装的难度也能降低,相应的大合拢吊装时间也减少。同时,组装过程对油漆的损伤较小,总装完成后的补漆工作量大大减少。
        (4)装船操作便捷。由于单台导管架占用甲板面积小,可以允许多台导管架同时装船出货,相比工装数量少,装船加固时间也相应减少,大大加快了装船的效率。
        (5)插桩吊装方便。立装建造的导管架可以采用直立出货,海上插桩吊装时无需复杂的翻身作业工序,作业过程更加简单。
        虽然有如上优点,但立装建造也相应有如下三点劣势:
        (1)高空作业量大。


导管架立装高度较高,对于目前常见的立装导管架,完工高度均超过50米,高空作业的工作量大,脚手架的搭建工作也相应提高,同时对门机的吊装高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地面或工装底座要求高。由于导管架总重量大,而且采用立式建造的工艺的话,工装底座的数量少,单个底座承重量大,对底座以及建造地面的均布载荷大,如果底座或地面承载力差,将有坍塌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选择这个建造方法时,必须对工装底座和地面进行全面评估,保证其承载能力能满足要求,若无法满足,必须进行加固后才能继续建造。
        (3)船舶要求高。对于立装建造的导管架,在进行装船运输时,由于高度较高,受到海上风浪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了保证运输过程的稳定性,底部灌浆段及底座工装需要与甲板面固定,同时船舶甲板宽度进行加宽,船舶的动力也相应提高,才能满足运输的要求。
        2.1卧装建造的优缺点分析
        对于卧装建造来说,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门机设备要求低。由于导管架的接长过程中,导管架是水平放置,建造高度低,因此,组装场地的门机的高度要求较低,仅需要采用履带吊的吊装方式即可满足作业要求,而且履带吊的臂高高度也无需过高,对设备的要求较低。
        (2)建造安全性及难度降低。单片片体均在地面完成焊接和装配,然后再进行整体吊装总组。在分段建造阶段,的过程中,不需要立式装配,分段建造均在地面完成,无需高空作业,也匹配脚手架作业,作业安全性提高的同时建造难度也大大较低。
       (3)船舶要求低。装船运输时,工装宽度比较窄,灌浆段可以伸出舷外运输,对船舶宽度要求较低。
        卧装建造的缺点如下:
        (1)占地面积大。为了便于总装,一般单片的预组装和总装都安排在一个场地进行,横向长度长,占用的组装场地面积大。
        (2)施工人员专业程度要求高。采用卧式建造容易出现结构件与结构件之间的干涉,在组装过程需要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对附件位置进行调整,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
        (3)总装难度大。由于导管架处于卧式状态,在对顶部大片体进行吊装及总组装时,定位难度大,同时对于过渡段需要吊装翻身后总组,侧片体总组吊装次数较多。
        (4)海上吊装复杂。海上吊装及插桩时,需要进行吊装翻身,需要加装海上翻身吊耳和挂钩平台来辅助吊装,整个翻身过程至少持续作业两天才能完成。
        3立装建造与卧装建造的选用原则
        由于立装建造与卧装建造的施工工艺有较大不同,优劣势也具有显著差异,这两种建造方式的选择受到场地、人员、安全、成本、建造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必须对这邪恶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后才能输出最终的方案。在确定总体建造方案时,一般可以考虑基于以下几点原则:
        (1)减少高空作业量,在场地、吊装设备满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卧装与立装相结合。
        (2)对于高度超过30米的导管架,单片的重量大,建造高度高,立片和各类空间附件的组装也困难,基于安全和建造难度方面考虑,优先考虑卧装建造。
        (3)平面结构简单且高度低于30米的,则优先采用立装建造。
        (4)整体结构简单,总装重量在四百吨以下的导管架,为了更有效的利用场地,可以选用立装建造,将分段分区分片建造,立片过程可以采用龙门吊或履带吊作业。
        4结语
        综上所述,导管架立装建造和卧装建造有各自的优劣势,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所有影响因素,针对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考虑,以形成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导管架建造技术。
参考文献:
[1] 高伟. 论导管架的建造方法[A].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06:6.
[2]赵卜,刘超,高国鑫,刘鹏,肖花,马力顺.导管架标准化建造研究及应用[J].石油和化工设备,2021,24(02):46-48.
[3]高瑞力,卢晶,高金彦,周羽辰,郭美杉,马思瑶.海洋钢结构导管架建造方法分析[J].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2018,5(S1):264-2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