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4月   作者:郭彩卉
[导读] 防渗施工既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施工难度系数较大,在施工时常常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应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重点针对这些环节开展了相应的分析,探讨了防渗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能够从根本上指导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施工作业,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自来水公司 郭彩卉   河北承德   067399

摘要:防渗施工既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施工难度系数较大,在施工时常常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应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重点针对这些环节开展了相应的分析,探讨了防渗施工技术的关键要点,能够从根本上指导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施工作业,延长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渗水
        1.水利水电工程渗水险情特点
        1.1 突发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环境比较特殊,在整个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自然因素会对正常的施工作业产生一定的干扰。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周期较长,自然灾害可能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失效,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漏险情存在一定的突发性。
        1.2 破坏性
        水利水电工程地处特殊的环境,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如水利水电工程中出现了渗水事故,将会使下游居民面临着洪灾威胁。如果渗水事故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施工作业将难以严格根据进度计划来开展,甚至当渗水事故较大时,将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渗水险情存在一定的破坏性。
        1.3 不确定性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建设甚至后续使用时,渗水险情的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处理难度。水利水电工程整个的施工工序繁多,如施工企业在渗水险情发生后,难以及时排查出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施工进度的延误,造成严重的工程经济与社会损失。
        2.水利水电工程渗水原因分析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渗漏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的,比如,设计因素、材料因素、技术与工艺因素等。
        2.1 施工缝引起渗水
        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需针对各个部位分析渗漏可能性、原因,采取恰当的防渗工艺。由于水利水电工程为大规模项目,整体施工时间长、面积广,为保障良好的施工效果,工程企业往往会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多个区域,这种区域划分的施工条件下,虽然可以大幅提升施工效率,但是,存在不同区域的衔接处理问题,如不同区域的衔接处理中存在缝隙,渗漏现象将难以避免。因此,施工缝是引起渗漏问题的重要原因。
        2.2 穿墙管引起渗水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规模大,如果要满足其最终的施工标准与要求,在一些施工环节往往需借助于水管、输送管来完成,而这些不同类型的管道在施工建设时,一般要穿过墙体与主体工程有效连接。
        在穿墙过程中,如果缺乏相应的技术管理,如焊接的密实度不足,将会引起极为严重的渗水现象。此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如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振捣不达标,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现象同样增大了渗漏水风险。
        2.3 外界因素引发的变形缝
        外界因素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会产生较大的干扰,在一些施工环节,如果存在外界因素的极端变化,常常会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表面出现变形缝。由于变形缝位置的特殊性,其止水带与中心位置距离非常远,如固定处理不当,表面蜂窝麻面现象同样会诱发严重的渗漏水现象。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些施工环节,大面积渗水情况难以避免,如在地板位置,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基面周围的基坑水平难以达到相应的排水标准,在强降雨天气下或设备出现异常时,基坑水位会明显上升,排水不畅使基坑表面的积水现象明显。
        3.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施工技术
        3.1 灌浆防渗
        在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中,灌浆施工是防渗处理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在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特定位置开展表面钻孔作业,随后将已经配制好的流动浆液灌入钻孔内,在浆液压入建筑结构缝隙的过程中,借助外界压力,当缝隙填满以后,就会在缝隙内胶结硬化成为一个整体,发挥其防渗作用。
在钻孔处理的过程中,灌浆孔为直孔,且需保障孔壁的均匀性。在灌浆作业开始前,须首先进行缝隙和钻孔的冲洗,避免缝隙中杂物的存在,使浆液可以快速胶结,在冲洗过程中,需借助于压缩空气气流来实现。


当前的灌浆防渗技术应用过程,包含几种不同的灌浆顺序。在实际的灌浆作业过程中,需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来选择。灌浆顺序主要包含了以下3种。
        3.1.1 单级法
        将全部的浆液一次性全部灌入缝隙内,与其他的施工方式相比,这一施工方式适用于10 m以下的孔深、裂缝透水性较小情况,能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3.1.2 逐段法
        在应用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灌浆作业,在灌浆处理过程中,需保障灌浆压力足够大,在岩石破碎明显的地区,这一灌浆工艺的优势更为突出。首先钻3~5 m的孔,在钻孔时,同步冲洗钻孔,随后开始灌浆作业,当灌浆凝固以后再进入后续的施工环节。灌浆工艺的时间消耗较长,且需要多次移动灌浆设备。
        3.1.3 孔塞法
        灌浆工艺下,需保障钻孔的一次完成,在灌浆过程中需分段塞孔,不需要借助移动灌浆设备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施工作业,提升了灌浆施工效率,但是,这一工艺过程较适用岩层倾角较小、岩石坚硬地区。
        3.2 堵漏防水
        堵漏技术同样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渗处理的有效技术,主要包含了以下的4种处理方式。
        (1)点渗水。主要表现为结构基面的局部点渗情况,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须保障堵漏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在混凝土结构基面的渗漏位置,涂抹刚性材料,如已有刚性材料防水层或水泥砂浆找平层基面,可以选用柔性防水材料,在渗漏部位形成堵、涂、抹防水层。
        (2)渗水量较大部位。一般要将该部位划分为多个单元,当一个单元的防渗处理结束以后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的防渗施工,根据单元渗水的具体情况,对渗水量较大的部位,需首先进行埋管注浆,避免注浆过程中出现跑偏情况,如果渗水量相对较小,可以选用堵漏的方式,再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涂抹刚性或柔性防水材料,以保障良好的防渗性能。
        (3)变形缝渗水。在防渗处理时要遵循“堵、注、嵌、涂、抹”的处理原则。
        (4)施工缝防水。需以堵水或注水处理方式为主,将堵水处理完成以后,在施工缝中心线的两侧范围内,涂抹刚性RG型材料。
        3.3射水法成墙
        防渗墙的建设同样可达到良好的防渗处理效果。防渗墙建设可利用射水法来实现,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搅拌机、造孔机与浇筑机是关键设备。
        首先,利用造孔机来喷射高速水流,实现对土层的切割处理,由于造孔机成型器存在上下运动规律,可有效对孔壁进行相应的切割与调整,最终选用泥浆护壁处理的方式,通过正反循环,清除孔内存在的杂物。
        在槽孔施工作业完成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需立即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一些条件下可选用水下混凝土,形成薄壁混凝土防渗墙。一般情况下,射水法成墙高度可达到30 m以上,而厚度可保持在0.22~0.45 m。
        3.4多头深层搅拌水泥
        多头深层搅拌水泥技术同样属于一种防渗技术,在淤泥、粘土、砂石层等类型的土层中,防渗效果非常理想。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多头深层搅拌桩机是关键设备,通过这一设备的应用,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形成完整的水泥土桩,随后在各个水泥土桩之间进行水泥防渗墙的建设。
        3.5锯槽法成墙
        锯槽法成墙技术应用时,锯槽类机械刀具的使用较多,需根据提前设定好的倾斜角度,切割土体,并在切割的边缘位置处实施挖槽,及时清理挖槽时掉落的土体。应用时,同样需要开展灌注泥浆作业,以实现对成槽、切割作业的保护,保持混凝土灌注的连续性,形成完整的防渗墙结构。
        4.结束语
        现阶段,在各种规模、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时,人们越来越重视防渗施工处理,各个工程企业在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需针对各个部位的渗漏威胁,采取恰当的防渗技术,以提升防渗效果,使水利水电工程免受渗漏水威胁。
参考文献
[1]郭俊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防渗堵漏的施工要点及施工技术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3):273–274.
[2]郝巨涛,刘增宏,汪正兴.我国沥青混凝土防渗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水利学报,2018,49(9):1137–1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