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
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6
摘要:质量认证是以经过确认的相关产品标准为依据,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承制方生产线进行体系认证的过程。它由标准的编制及确认、计量管理、产品鉴定、生产线现场认证、合格资格保持等部分组成,主要介绍认证过程中计量管理的相关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中的计量管理要求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计量管理要求
引言
计量管理工作贯穿元器件生产全过程,准确的测量结果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不仅能为元器件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还能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1计量的定义及内涵
说到计量,人们首先会思考什么是计量吗? 计量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计量概念最典型的表现。 从国际计量术语中计量( Metrolo-gy )的科学定义来看,计量是一门有关测量的科学,包含有关测量理论和实用的各个方面,无论不确定度如何,也可以用于任何测量技术领域。 既然计量是关于测量的科学,为什么不直接称为测量呢? 计量和测量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测量是为了确定量而进行的所有操作,是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其目的是用数据描述事物。 另一方面,计量是实现单位的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计量涉及新理论和新原理的测量、计量值的准确和单位的统一、新技术和新仪器的测量、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测量结果的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虽然计量具有准确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和法制性等四个最重要的基本特征,但测量并不需要具备这四个特征。 因此,测量是测量,来源于测量,比测量更严格。 狭义上讲,测量是与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关,且与不确定度有关的规范化测量,具备测量特性的测量活动才能得到有效的测量结果。 计量是涵盖测量和测量标准的完整科学。 测量是以等级的决定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 因此,评价测量工作是否完全规范,可以从测量手段、测量方法、测量操作和测量结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计量学的要素包括测量理论研究、计量值跟踪、测量新手段、操作科学性以及测量结果分析等要素。 通过测量科学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来推动创新的新测量技术必然会刺激新产品、流程和服务的创新,同时推动劳动力新技能的产生和掌握。
2我国电子产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它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要物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目前,我国为了实现电子产品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生产要素、市场主体和外部管理环境几个方面的制约。
2.1生产要素不强制约着我国电子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从电子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人才、机械设备、原村材料、中间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等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生产要素。 随着新科技产业革命的发展,决定产品质量的机械设备、原材料等“硬件要素”的作用不断减弱,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工匠精神等“软件要素”越来越重要。 目前,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本质量不高、转换不畅等生产要素制约着电子产品质量的提高。
2.2外部管理环境的不完善制约着我国电子产品的高质量发展
从电子产品所处的外部管理环境来看,文化、法治、政策和体制等管理环境因素可以通过改变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等行为主体的质量意识、质量行为甚至质量能力来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 其中,良好的社会质量意识不仅可以通过企业家、技术工人和科研人员等要素投入渠道影响产品质量,还可以从消费者、社会大众监督员等多方面督促企业提高电子产品质量。 良好的法治环境不仅可以通过“奖优罚劣”来规范和保护企业的质量创造行为,还可以通过影响人们的质量意识等方式改变企业的质量创造行为。 特别是整个社会对假货、劣质品等低质量产品“零容忍”的质量倒退机制,对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质量标准低且调整滞后,创新的政策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质量评价和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惩罚力度差等也制约着电子产品的质量提高。
3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中有关计量管理的要求
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工作中,明确要求计量管理工作要满足GJB2712《装备计量保障中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质量控制》相关要求。GJB2712A对测量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如图1。由图1可知,在元器件质量认证的计量管理过程中,从测量需求开始,为获得持续稳定可靠的测量结果,需要从人力、环境、外部供方、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几方面同时管控。测量设备是测量过程、环境、人力、外部供方管理的基础保障。但在认证过程或生产线运行中,经常出现设备投入使用后发现分辨力不够或设备未经过计量确认或确认不合理直接使用,造成设备极限误差(测量不确定度)不满足产品工艺要求等情况。下文主要从测量设备的配置和计量确认两方面简述计量管理中设备的管控。
4建议
4.1注重研制过程的可靠性设计
在电子产品研制可靠性设计活动开展中,其属于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电子产品元器件选取、市场化采购、软硬件模块设计、组装调试、试验管控等方面,要保障各项操作均能满足电子产品可靠性指标要求。比如存储稳定、工作温度、电磁兼容性、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维护时间等,规范化制定电子产品质量可靠性方案。做好规范化论证与评审等,还要注重选取科学化方式强化电子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常选取的方式主要有电路容差设计、软件容错设计、降额设计等。
4.2做好电子产品“三防”保护
在各类电子产品生产研发、性能试验、开发生产等各个阶段均要全面落实三防保护措施。首先要注重做好材料防护,选取更多耐候性较高的材料,选取冷加工、热加工处理操作方式。对金属材料整体结构、运用性能等集中优化,这样能为电子产品高效化生产研制奠定良好基础。在结构防护中,相关技术部门可以选取ATR机箱全密封结构,防止内部材料受到腐蚀作用影响。要注重规范化应用钣金结构、整体浇筑机箱结构,对电子产品结构针对性保护。相关技术人员还要注重选取工艺技术防护措施,基于喷、浸、刷等覆盖技术工艺运用,能对电子产品表面实施有效保护。目前要注重对三防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有效运用,这样能全面提升各类电子产品整体生产质量。在新技术运用中,目前可以选取科学性较强的真空镀膜应用技术,对镀膜设备合理运用。对镀膜材料运用有效分解,促使其均匀细密度较高,还要具备较强的粘合力、耐磨作用。在新材料运用中,要注重在电子产品中规范化运用纳米新型材料,突出材料防护运用作用,全面提升电子产品综合抗菌以及抗紫外线能力。在各项新技术工艺实践中,要注重对天线设备、印制板在高低温、潮湿、盐雾等恶劣环境下的三防新工艺有效应用,全面提升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程度与持久作用力,提高电子产品整体质量稳定性。
4.3对质量监督计划进行合理的制定
将前期工作及监管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作为计量监管的重点内容,从而合理规范整个计量行业的市场秩序,为该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以某企业为例,在控制该企业生产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计量器具的检测任务,使质检控制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同时要实施采购和校准等管理措施,此过程要充分结合计量部门的监督检查要求 该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标准,并建立完善的计量岗位责任制,以有效满足企业的生产进度需求。
结束语
总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同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管理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据此,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以便有效地进行管理,同时合理优化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相关案例分析,对计量管理有充分的认识,了解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国强,陈征洪.电子信息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国际比较研究——基于法律法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研究[J].计量技术,2019(12):67-72.
[2]秦岭.试谈计量认证在节能材料检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5):56-57.
[3]金国强,陈征洪.电子信息产业质量监管国际比较研究[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19(05):51-55.
[4]许志涛,李晗颖,张腾飞,黄浩,蔡戬,吴金平,朱小冬.电子行业认证机构评价体系构建方法研究[J].电子世界,2019(02):108.
[5]周相国.无源电子器件可靠性认证试验抽样标准探讨[J].磁性材料及器件,2018,49(05):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