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杰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50000
摘要: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民族期望和国际正义,用血肉之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国威与军威,铸就了彪炳史册的抗美援朝精神。先烈们谱写的英雄赞歌以及留下的精神财富,历经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脉络,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关键词:抗美援朝精神;中国共产党;传承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长久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今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中国人民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精神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抗美援朝精神作为优秀民族精神的一种,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如今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朝鲜战争的爆发,尤其是美军的介入,严重威胁到中国内部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国的周边形势和邻邦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形势的变化导致东北地区从战略后方变成国防前哨,而东北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值此危机中国共产党果断采取紧急措施,调整国防部署,增强东北地区的国防力量,必要时做好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侵略的准备。
早在朝鲜战争初期,中共中央便高瞻远瞩地对战争局势作了准确判断,为后来避免战线拖到东北境内,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做了预先部署。6月28日,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就当前国际形势作了报告,对于美军武装侵略中国领土、破坏联合国宪章的行为表明了中国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强硬态度。毛泽东在会议上对“美国对朝鲜、菲律宾、越南等国内政的干涉”的霸权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鲜明地表明“全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都将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决不会站在美帝国主义方面”的正义立场,对于“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因为它没有人民的支持”作了正确科学的揭示,同时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7月13日,中央军委正式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涵盖炮兵、骑兵、工兵、汽车兵等各项兵种,组成编制人数达25.5万余人的东北边防军。以毛泽东为首的国家领导人这一系列部署充分彰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畏强权的大国气度,也向全世界传达出帝国列强在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能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尽管当时所有人都对新生的中国在战场上直接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报以怀疑态度,毕竟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长期混战的局面,国民党残余势力尚未肃清,新解放区土改工作刚刚展开,各方面工作百废待兴,国家经济财政一穷二白,并且军队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地面部队更是装备精良,并且垄断了原子弹技术。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刚刚组建尚未发展起来,无法投入实战。作为解放军部队中装备最好的东北边防军没有坦克和装甲车,没有对空作战武器,反坦克武器也只有每个步兵营的3具火箭筒,与美军装备相差悬殊。然而即使面对这样悬殊的实力对比,毛泽东主席根据科学的判断和实际的分析,全面分析了局部和长远的利益关系后,道破美帝是“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的阴谋,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的科学论断。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一战略决策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崇高的国际威望,更彰显了中国无惧任何挑衅和强权压迫的主权意识。
二、万众一心、全民皆兵
尽管当时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战争环境极其艰苦,但全国上下踊跃报名参军的场面随处可见,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情形在各处上演,那些无法参军的妇女和老人自觉承担着后勤供应工作,为志愿军战士送衣送粮,可以说全体中华儿女都参与到了这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正义之战中。
志愿军入朝作战后,全国各地争相采取各种措施从各个方面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从东北及至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增产节约运动”,民众自发行动起来,增加生产,提高工业生产效益,厉行节俭,节约生产生活资料以支援前线。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通过深入群众当中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时事教育工作,号召全国人民增产节约、捐献武器、拥军优属,做好人民子弟兵的后勤工作。
同时,战场上的志愿军战士们充分发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将生死置之度外,继承和发扬我军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面对艰苦严寒的作战环境、物资短缺的生存环境、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等种种困难, 全军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狂轰滥炸,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绩。从突袭云山打破美军饮马鸭绿江的春秋大梦,到鏖战长津湖打退联合国军的圣诞节总攻势迫使其退至三八线以南,到集结临津江攻下汉城突破三八线,打乱了美军“先停火后谈判”的计划,到上甘岭争夺战,誓死不放弃一寸高地,这种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视死如归的革命忠诚精神生动地体现在匍匐在长津湖畔崇山峻岭中的“冰雕连”身上,体现在夜袭145华里驻战三所里、据守龙源里和血战松骨峰的“万岁军”身上,体现在每一个人民子弟兵身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中国人民志愿军遵循党的领导,服从党的指挥和安排, 于强敌面前不畏于行,于困境之中泰然处之,以无私无畏的政治觉悟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慷慨奉献自己一切。这种所向披靡、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舍生忘死、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那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难以想象、不可理解的。
三、砥砺奋进、继往开来
十八大以来,面对美国为维护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垄断地位而不断遏制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的贸易制裁,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判断,而中国的应对之策便是借助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扩大世界合作,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责任系于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立足国际形势提出的中国方案。尤其是今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相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衰退,这场“黑天鹅事件”对于国际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甚至对以美国为首及其盟友主导的国际政治体系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冲击,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疫情面前不堪一击,而以集体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制度愈发显现出了它的优越性。美国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美国优先”等一系列逆全球化政策更是助推世界经济重心不断东移,以中国为核心贯穿亚欧非大陆的“一带一路”新经济体系蕴含着改变世界秩序的巨大力量,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打破美国经济封锁,构造新的经济关系和战略体系的先声,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弘扬先辈们不懈拼搏、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鞭策自己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中华之崛起而终身奋斗。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人民日报,2015-12-31( 01)
[2]习近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J].党史纵横,2010(11):1.
[3]袁伟等编:《抗美援朝战争纪事》,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年,第 10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