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471023
摘要:在施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关乎企业的各个管理阶段,其中包括经营决策、成本核算、收支记录等等。因此,通过全面开展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不仅可以确保施工企业组织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也能够为经济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为此,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劳动定额的相关概念,以及施工企业开展劳动定额管理的现状,进而有针对性地列举了起点充分发挥劳动定额管理作用的措施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定额;企业管理;定额管理
一、前言
简单一些解释,劳动定额所指的是在既定的管理环境与管理目标的制约之下,所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与产品数量需要达到合格标准。总结来看,劳动定额大致可被分为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这两种类型,劳动定额的管理工作关乎到施工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核算,人员管理以及收入分配等各项管理环节。因此通过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将保证施工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高效率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劳动定额概述
劳动定额最初产生于社会化生产环境,是由法国人波提利特克所提出的,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有关于管理定额的相关概念和产品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了现代企业中。早在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劳动定额管理就已经开辟出了崭新的现代化阶段,并且在国际中的发达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总结来看,劳动定额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实施劳动定额的生产技术以及组织条件务必要保持高度一致,同时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其次,劳动定额的管理对象是企业中的劳动者,由劳动者所产生的脑力和体力贡献至关重要。第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包括多种类型的职能。因此,务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来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第四,为了能够将劳动定额管理模式中的各项功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及时调整劳动定额,使其符合实际情况。最后,合格产品产出所消耗的劳动量,则为劳动定额管理的主要对象。
三、施工企业开展劳动定额管理的现状
目前,很多施工企业在开展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时,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随意应对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劳动限额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施工企业管理者并没有对劳动定额的具体功能和管理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很多基层人员对于劳动定额的概念一知半解,缺乏应有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还有部分施工企业仅仅将劳动定额管理当作是一种简单粗暴式的分配手段,甚至会盲目增加基层员工的劳动额标准。不仅违背了劳动定额管理的初衷,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打击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正是因为这些错误的理念和管理方法,使得劳动定额的真正作用和应有职能遭到了弱化。很多施工企业在推行劳动定额管理方案时过于依赖以往的经验主义,使得定额工时分配的参考依据不够准确和充分,在企业内部造成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当部分员工针对这些不合理现象提出质疑时,企业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给出准确回应。久而久之,甚至会影响施工企业自身效益的合理增长。由于施工企业内部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在开展定额核定工作时所需要耗费的时间较长,这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时也不利于后期定额管理方案的修订与完善。
四、在施工企业管理中发挥定额管理作用的措施建议
(一)从思想上重视劳动定额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在正式开展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之前,务必要让各部门员工充分认识到劳动定额管理的实际作用,并将劳动定额管理与他们的个人成长紧密结合到一起。在上文中有所提及,劳动定额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因此管理人员不要将其单纯的解读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管理工具,而是需要从施工企业当前的经营现状出发,将定额管理与人力资源配置、劳动效率提高等核心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到一起。
(二)制定出符合施工企业经营现状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当单独组建一支专门负责定额管理工作的团队,并保证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实力可以达到一目要求,在此基础之上来,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的定额管理制度。在施工企业的传统管理模式下,定额管理工作的实际作用之所以难以顺利发挥,主要是由于所采用的管理方法过于千篇一律没有根,没有根据各个岗位以及各个工序的实际特点来做好支援配置安排。针对这一现象,施工企业则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进一步规划好生产组织以及劳动用工之间的关系,保证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企业内部打造出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
(三)全面提高定额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水平
在劳动定额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涉及到非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例如生产技术、统计知识、行为科学以及企业管理等等,因此对于劳动定额管理的工作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素质要求。此外,定额管理工作关乎每一位施工企业员工的个人利益,工作本身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政策性特征,这就意味着参与定额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和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为了能够全面提高定额管理工作的质量,则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尽快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对每一位餐饮定额管理的工作人员展开岗前培训和考核,确保每一位加入到团队中的人员都可以达到岗位要求。此外,施工企业还需要定期组织定额管理人员参与培训活动,将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传授下去,同时还需要密切观察劳动定额管理员在工作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将那些责任心较差且不能够虚心学习的人员予以清除,保证整个团队的素质水平。
(四)采用现代化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在传统模式下的劳动定额管理工作中,很多施工企业都在利用纯人工统计的方法来开展定额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十分容易受到周边环境以及人员因素的干扰,导致最终统计结果的准确率较低。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施工企业需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统计与数据分析方法,帮助定额管理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劳动定额的实施状况,自动化完成数据收集与统计工作,以此来推动定额管理效率的稳定提高,维护好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
(五)将劳动定额管理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归根结底来看,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好企业以及各级员工经济利益,因此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将劳动定额与按劳分配紧密结合到一起。根据按劳分配的实施原则,将劳动定额管理与各级员工的考级、晋升、奖金以及上岗等各项管理环节紧密关联。通过此种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各级员工对于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重视度,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少施工企业内部所存在的“大锅饭”现象,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出按劳分配的现实作用。在施工企业内部打造出自由、民主、轻松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可以将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紧密关联到一起。
参考文献
[1]张铁丽,尚小丽,苗鸿志.浅析劳动定额管理在企业的具体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4):271.
[2]孙涛辉,马碧文.浅析加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2):80.
[3]闫丽萍,孙无尽.林业企业劳动定额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