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峰
浙江仁龙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安全管理对于建筑施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如果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忽视了安全管理,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要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就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优化施工流程、改进施工方案,引进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有效提高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水平,这对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1 建筑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施工人员或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环境或问题不够重视,加上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较多,且需要多个工种的施工工人联合作业,造成人员的流动性大,从而容易造成物体打击、坍塌、中毒、高空坠物以及触电等现场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就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想充分发挥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就要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管理活动的方案、规划和决策加以改进,提高管理层的安全管理意识,并加强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宣传,以此保证所有人员都能够对安全管理引起重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安全管理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与资源。
2 建筑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现状
现阶段,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就当下的安全管理情况来看,其中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2.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
许多建筑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视,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与施工进度,而忽视施工安全问题。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部分使用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小,这些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在获得工程建设权以后,就不再重视对安全施工所需的劳保器具与机械设备的配备,这就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水平严重降低。施工企业安全意识不足,会导致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与规章难以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执行。
2.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仍旧有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应用落后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习惯于使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方法与模式,没有及时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生产技术,导致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水平迟迟无法提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只能够采取事后措施进行补救,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非常被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2.3 主管人员安全意识不够,缺乏对危险的认知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实现,需要所有施工人员的努力和主管人员的合理管理,无论是施工人员的施工作业还是主管人员的管理工作,都将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造成直接影响。然而,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出于对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盲目追赶工期,减少施工成本,严重压缩了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间,让工人疲劳作业,这不仅会降低工程施工的质量,还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对于承建方而言,很多承包商通过低价竞标获得项目,中标后又层层分包,为了扩大自己的利润,一味地降低成本,使现场安全施工的投入越来越少,再加上安全意识薄弱,最终导致安全生产的隐患增加。
2.4 施工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滞后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建筑项目对于施工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绝大多数的施工人员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对危险源的认识,安全施工意识薄弱。同时,因为大多数的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很少,不知道如何维权,对工地管理人员要求的高强度施工只是盲目听从,就算出现了安全事故也无法通过法律来保障自身权益,所以管理人员为了加快施工速度,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很少会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在此情况下,施工的安全隐患就明显增加。
3 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案例应用
3.1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将其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具备明确目标、职能和权限的有机整体。
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一是要建立明确的安全目标、方针以及计划。只有制定了这些方面的规则和内容,才能将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优势,相互协调高效运作。二是要建立责任制度。通过制定责任考核制度,使零散的责任都有了归属,让责任真真正正的落实到个人身上,便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三是要设立特定的安全管理机构。
3.2采用先进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也随之到来,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进行安全管理是时代的要求,是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的有效办法。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创造一个与施工现场相交互的虚拟图像世界,使现场的参与者能够体验到所处环境的变化。该技术还可以模拟事故发生的过程和事故发生可能导致的后果,由此建筑施工企业就可以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通过展示所采取的安全措施所带来的防护效果,施工企业也可以进行安全措施的优选。这样可以给施工企业带来更高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3强化安全管理意识
项目管理人员应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安全施工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避免出现违规操作。同时管理人员也应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掌握安全施工的常识,提升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度,科学佩戴安全防护器具,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采取多样的宣传形式,如将海报、动画视频等在施工现场的显眼位置处张贴和循环播放,提升安全施工的宣传效果。
3.4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规范的实施者,他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对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影响较大,所以有必要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了解土建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确保在安全巡查过程中能够发现安全隐患问题,能够对技术流程、施工操作等进行指导,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保障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做好土建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对不同岗位的安全管理工作状况进行登记,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优化施工方案并保障施工安全,做好施工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日常巡逻工作,确保施工用电的规范性,要求施工人员按规范要求佩戴安全护具。
4 结语
近几年,虽然建筑行业的安全意识相较于以往有了一定提高,安全施工的情况得到改善,但安全管理依旧是建筑施工中主要的问题之一。现阶段,无论是在安全管理的能力方面还是安全施工水平方面,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依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在完善安全立法、加强安全执法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规,加大管理力度,并通过政策性的引导,使相关企业能够自觉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市场平稳、高效运行,这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才是保障建筑市场健康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杜秉善.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工程监理质量控制[J]. 住宅与房地产,2020(2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