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9期   作者:葛杭炳
[导读] 总之,不论是施工方还是管理方,都要狠抓质量,最终提供给客户合格的产品。

        葛杭炳
        身份证号:33018319920213****
        【摘要】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施工难题,负责任的施工企业会如实上报,等待进一步的处理 ; 但是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上报,而是自己做了简单处理,这样做的危害非常大,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管理部门还有改进管理办法和手段,不给施工企业犯错误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施工企业也要改变自己的施工观念,由原来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散漫方式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去发展,注重施工质量,在获得市场的好评后就能够逐渐的做大做强,开始向品牌化方向去努力。总之,不论是施工方还是管理方,都要狠抓质量,最终提供给客户合格的产品。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智能化技术
 引言
        在我国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施工企业要想在行业内部具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仅仅一味追求经济收益是不可取的,眼下的利益只是過眼云烟,不能保证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发展之地。从另一方面来讲,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尤其是管理技术上所存在的缺陷,更需要加大解决力度而非忽视不管,任其发展。该文结合国内外成功的建筑工程管理实例和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经验,简要分析如何结合智能化技术,增强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
1 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现状
1.1 智能化水平低下
        大多数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要求不够严格,更新速度不够快,还处于智能水平比较低下的状态。相比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能够帮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统筹系统信息和项目数据,实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化管理。现阶段,财务管理和施工管理中已经多少能够应用智能软件或电子数据库,来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信息处理,但由于整个项目环节复杂,业务众多且比较分散,建筑项目一旦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就难以实现项目内部信息的良好沟通和交流,造成施工企业很多管理决策的滞后性,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收益。
1.2 管理信息缺乏条理
        由于整个建筑项目,分支众多,业务覆盖面广泛,地域分布不集中,资金和工作人员都比较分散,工程管理上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管理方式方法失当,现阶段很多施工信息和财务数据都缺少实效性,或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详细性不高,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或运行速度,尤其是在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一旦缺乏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只注重编制,而忽略执行过程,将直接造成工程项目成本的重大偏差,不能取得对工程项目有良好帮助的预算指导。
1.3 管理方法落后
        相比于现代化智能管理技术,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手段无法更好地开展项目信息和数据工作,特别是在搜集、整理、分析、总结和传递等方面,满足不了现代化社会对于信息数据的各种要求。这样一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容易被各个部门或各地域项目组织分割开来,形不成来完整且系统的项目资料库,阻碍项目正确决策的进行和业务处理的流程化发展。
2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2.1 建筑物质量达不到标准
        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应该是每一个施工单位或建设企业都最注重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行业中,大多数工程建筑物的质量达不到预期标准,也能够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很多建筑物达不到设计初期界定的使用年限。造成建筑物质量普遍不高的原因有二:一是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 二是过分注重经济收益而忽略了工程质量。前者属于工作职责的分配不明。由于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工程项目责任人没有明确规定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或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监管不当,没有严格执行自身的监督能力,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导致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后者也是造成建筑工程管理不当的一大原因。

由于建设单位过分注重经济收益,随意更改设计方案,从施工进度、建筑成本或建筑材料等方面偷工减料,忽视建设工程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味追求市场竞争力,从而减少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建筑物整体的结构完整性和耐久性。
2.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安全是各行各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由于近几年,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危害到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威胁到施工单位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由于安全管理机制缺乏明确规定,建设人员的技能素质又参差不齐,很多专业的操作过程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术指导,导致工作人员没有树立安全防护意识,技能操作也不甚专业,导致了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注重安全防护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职业培训,保障其工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2.3 成本管理与实际发展需求不匹配
        很多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施工技术频频改变,材料浪费现象严重,施工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导致建筑工程的成本不断增加。而由于大多数工程管理工作还没有融入智能化技术,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成本管理上也缺乏创新思维,这样一来,预估成本与实际建筑成本相差很大。如此一来,建设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势必要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降低建造成本,最终还是表现在工程建筑质量上,也不利于施工企业的利益发展。
3 建筑工程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3.1 加强操作人员的岗位技术培训
        在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必备的技能,这样做既能够提高施工的进度也能够减少物料的损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有的公司直接安排操作工人施工,遇到不懂的地方向老工人请教,这种办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没有经过岗位技能培训的员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是没有质量保证的。
3.2 加强安全的培训
        安全的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同,其主要的目的在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上岗前的安全培训,使操作人员熟知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否则会引起什么样的安全事故,需要佩戴哪些防护装置等。通过安全培训,使操作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注意安全问题,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进行操作。同时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要第一时间上报,防止事故的发生[4] 。
3.3 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的管理
        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质量的优劣,在采购原材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口碑好、有完善的售后保障厂家的材料,不要贪图便宜而选择劣质材料,如果使用这些劣质材料,会对整个建筑产生不利的影响,且后期维修困难。操作人员在每天的施工前要注意对设备进行检查,防止带病作业,既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也不利于设备的维护保养。
4 智能化技术的运用
4.1 智能化在基础设施监控系统方面的运用
        基础设施设备影响着居民的居住环境,如果发生问题,对居民的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困扰。在建筑施工时,直接采用智能化的监控系统就能够避免日后的麻烦,智能化的监控系统能够对消防、照明、排气系统等在内的基础设施进行设施监控,如果发现问题,就会发出警报,通知维修工人第一时间处理。
4.2 在信息方面的运用
        关于施工信息的采集以及整理可以采用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如果发现施工问题,方便对施工信息进行检查。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意义非常重大,管理工作做得优秀才能够保证建筑质量,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又向前一大步,这对于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瑛琪.分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 [J].建材与装饰 ,2018(28):139-140.
[2] 金光军,梁亮.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21):110.
[3] 郭秀秀.浅析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智能化应用分析[J]. 四川水泥 ,2017(10):178.
[4] 张建.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J]. 低碳世界 ,2017(28):166-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