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丽
崇左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进行监测、执行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环境友好发展和质量发展的条件对于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至关重要。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组成部分的村庄规划是一项针对农村地区的计划安排,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它是对农村地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策略,从而将村庄规划融合进国土空间规划中。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
1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概述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好用、实用、管用的村庄规划,可以更好地统筹安排各类资源,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目标开展,重点围绕村域发展问题,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确定村庄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此为统领,统筹安排宅基地布局、基础设施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村庄特色与风貌管控、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等,形成村域“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村庄规划要考虑到建设用地的开发规模、布局方向以及使用特点;明确村庄内部的道路交通,确定道路红线宽度以及断面形式;另外,还要明确中心地段的位置,考虑到公共建筑与地产项目的布局。科学有效的村庄规划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保护,为实现国土空间的有效利用,核发建设项目许可提供依据。此外,村庄规划要适应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的要求,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加以扩展。要依据规划保证功能分区,强化农业用地的保护、生态用地的管理,对于非耕农地、生态用地加以管控。
2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必要性
2.1实现空间的精准规划
新时期,国家在发展的同时也很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村庄的社会发展有新的动力与活力,使许多产业与公共配套项目得以实施落地。与此同时,实用性村庄在发展中也存在生态空间被挤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耕地不合理占用等诸多不合理现象,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突出的矛盾。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区域空间资源没有实现合理的规划,空间管控体系不够健全。新时期,社会发展有了新趋势、新方向,也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已从原有的粗放式逐渐转向高品质。因此,空间资源配置以及管控要从原有的扩张式蔓延转变为更加精准化,需要建立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更好适应其发展需要。
2.2基本农田调整优化原则有待明确
在村庄规划过程中,会涉及建设需求与划定不合理的基本农田存在矛盾的问题,往往是难以把握协调部分村庄建成已久的建设用地在基本农田中的情况,导致该部分建设用地无法拆旧建新或改变用途。影响村庄在现有集中建设区附近集中连片建设,导致不得不另辟新址。
2.3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细则尚需明确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细则尚不明确,实际工作中面临红线范围内零散居民点拆旧建新需求难以把握的问题。生态保护任务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较大,在划定工作中较多村庄及部分建设被纳入了保护红线内,给新农村建设和管控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实际规划管理工作中,面临此类居民点内的村庄环境整治和拆旧建新需求时,由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细则尚不明确,难以把握此类建设需求是否符合政策法规要求。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基础调研
3.1基础数据要求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作为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基础数据,在“三调”数据正式形成之前,可暂采用“三调”过程数据,以地理国情普查、地质环境调查和海洋、林草、矿产等专项自然资源调查成果、遥感影像、地形数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数据为补充。
3.2现状调查要求
通过调查摸清村域的经济社会基本情况、村域的建设情况、资源环境禀赋、区位条件等以及村民对规划的迫切需求和建议,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负责编制村庄规划的项目负责人应亲自带领相关规划人员深入村里开展广泛调查研究,以掌握村庄的演变历史及现状基本情况、村庄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村民对规划的要求和建议,熟悉村庄、认识村庄、感知村庄,培养对乡村的深厚情怀,并将调查研究的收获提炼上升为先进的规划思想。
要以交朋友的真挚感情与村民促膝交谈,要以老学究的精神深究村庄发展演变历史,要以艺术写生的欣赏目光捕捉村庄优秀的潜质、特色和亮点。
3.3调查方式
通过实地调查、入户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次、多形式的调查,全面、准确地了解村庄发展现状,并充分了解村民对村庄未来的发展设想、村庄建设项目的需求情况,以便更好的指导村庄规划编制。
4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策略
4.1规划指标
根据村庄发展目标与村庄功能定位、发展策略,确定村庄人口规模;同时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管控任务和分解落实的控制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人均村庄建设用地、户均宅基地面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置要求等。各地可根据本村庄空间治理的特点及要求合理增加管控任务和相应指标。
4.2村庄空间管控及用地布局
综合“三调”以及其他基础调查资料、上位规划要求,结合村庄自然生态环境、产业分布和居民点聚落特征,确定村域范围总体用地布局及管控要求。合理安排、利用村域内耕地、园地、林地(商品林部分)、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布局,保障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发展合理空间。明确湿地、生态公益林、陆地水域、自然保留地等生态用地数量和布局要求。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政策,明确农村宅基地、乡村产业用地、乡村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乡村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乡村公用设施用地布局和管控要求,着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明确独立于村镇集中建设区之外的采矿、特殊项目用地以及区域交通用地、区域公共设施项目用地布局。村庄居民点规划要保留传统肌理格局,居民点迁建和撤并应尊重民意,留住乡愁。
4.3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应结合村民生产生活圈,分类分级配套完善村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优先保障托幼、养老、医疗、文化康体等宜居生活配套,鼓励新建与改建相结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符合村庄的实际需求,并符合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的规定。
规划主要内容应包括:
①确定各类设施的数量和选址位置;
②明确各类设施的建设规模标准(独立占地的应包括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划定范围线。
4.4针对生态保护的策略
村庄规划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立足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山水风光特质,通过生态修复等手段,切实提升村庄风貌和人居环境品质,为生态资源向产业资源转换打好基础。串联起乡村居民点、周边农田开发、山林等空间,为居民提供农业灌溉、亲水游憩、健身休闲等空间,并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带动沿线村庄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5结束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用性村庄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对村庄规划充分理解、认真思考、精心组织、稳扎稳打,为乡村振兴做好基础性工作。优化调整村庄空间布局,实现村庄规划“规划落实,永久管控”的目标,提升村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侯育红,杜向锋,周勇,等.村庄规划信息平台地下管线系统的设计[J].江西测绘,2014(2):40-41.
[2]菅泓博,段德罡,张兵.如何做好实用性村庄规划———基于非正规流转现象的观察与启示[J].城市规划,2019(11):103-111.
[3]洪珂珂.新常态下村庄规划优化模式及实现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04):128-129.
[4]陈波敏.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建材与装饰,2020(18):122,125.
[5]黄京.基于“三区三线”空间统筹管控下的村庄分类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36):40-41.
作者简介:张秀丽(1990-),女,汉族,广西崇左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