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印如
身份证号:37152219850211****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当今建筑业发展迅速,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仅可以优化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借助管理创新,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浪费。但现阶段,工程建设中选择的管理形式还比较落后,难以有效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需要进行深入的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为了不断提高工程和施工管理水平,建筑公司必须重视使用创新的工程和施工管理方法,以便他们能够合理地提高其工程和施工管理能力。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施工企业应逐步完善施工管理体制,对本企业实行科学、合理、高效等相应的管理模式,减少施工资源浪费,控制施工成本,提高施工经济效益,促进中国经济建设的进步。施工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根据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进步,施工企业也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来调整施工管理,以更好地适应和立足于市场经济。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各类企业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了各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和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建筑业的管理规定。施工企业还需要提高自身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在建筑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1制订科学的绿色施工方案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材料种类、材料数量、工期、各阶段等,并提前细化施工材料。在制定绿色施工方案时,在满足质量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将消耗降到最低,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四节一环保,既能节约建设投资,又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以提高材料利用率为前提,优先选用可重复利用的节能环保材料,减少工程废弃物的产生。同时,要从全局出发,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场地的占用,节约用地面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工程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采取科学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管理技术的创新
要构建创新的管理模式,首先必须创新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管理技术。在实际管理中,为了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可以引入信息技术。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得到了普及,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作用。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效率,有必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改进管理模式,研究和处理项目管理中的各种数据,并根据管理的具体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从而达到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工作。在建设项目管理方面,除了建筑学之外,所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复杂,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
2.3创新安全管理
将创新模式应用于安全管理。通过创新思路、创新形式等方面,提高施工单位的重要性,重新规划安全管理工作。针对施工中各环节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问题,制定完善的安全培训课程,引导施工人员参与其中,学习安全防范技术和措施,增强安全意识。这项工作需要在正式施工前完成,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考核,加深记忆,确保施工安全。同时,要创新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安全与质量保证并行不悖。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好现场检查,确保各环节安全防护工作到位,尽可能消除现场安全隐患。
此外,还要做好现场污染治理,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严重影响,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加大施工质量管理的力度
首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所要运用到的专业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与采购,例如选择固定式塔吊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垂直运输工具,采用汽车泵与布料杆,来进行混凝土的输送与浇筑工作。同时还要与原材料的供应商签订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以此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并且还要在各个施工区域中设置一个专门的加工场,来完成对于原材料钢筋、木材等等的加工工作。其次,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的管理人员还要对工程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将每一个施工段都分配得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制定出工种与工序的施工衔接顺序,避免出现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情况,提升施工的效率与质量。最后,在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设的现场还要设置专用房,配备完善基础施工所需要的设备。
2.5做好工程技术管理创新与工程成本管理创新
技术与成本管理是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最为关键的构成部分,技术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以及进度;成本管理质量则对企业经济效益所得造成影响,创新这两方面的管理模式,才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水平的关键所在。技术管理方面,应认真对待技术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技术人员可以扎实掌握现代化施工技术且科学制定完备的工程施工方案;积极寻找和企业技术管理需求相符合的有关工艺技术;在实际管理中和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应用新材料与新技术。财务管理始终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环节,那么成本管理则是其核心环节的中心。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并有效应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尤为重要。在项目正式进行施工之前应认真对待成本预算,在准备期间应该针对工程所涉及的有关人力与物力资源的选择加以严格管理,应依据已制定的工程预算方案去执行,防止资源浪费问题的发生;应该全面掌握企业预设以及可以提供的所有资源,借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有效分配这些资源,从而对资源配置加以优化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2.6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模式,注重信息技术的引进,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实现改革创新,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各环节的沟通与联系,消除施工中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为DBB,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这一模式应用比较广泛,在新时期,可以在此模式基础上,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利用这一系统实时采集数据,掌握工程的进度情况,同时还为CM(建设—管理)、BOT(建造—运营—移交)、EPC(设计—采购—建造)等多种模式提供创新思路,通过各环节的沟通交流,实现工程信息的共享,建设完善的数据库,在每个环节处理各项事务时,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获取数据,保障各环节的工作质量。而管理人员借助创新后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方式,更新了工作思想,注重加强和各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各环节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
结语
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使用和发展创新模式对于建筑企业是比较重要的,能够有效地保障施工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建筑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如此,通过设置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改善资源配置,合理地使用现代技术也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保障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陈曦.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13, 4(5):240-240.
刘志刚, 陆素娟.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 江西建材, 2018, 000(003):241,243.
张通明.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4(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