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烨宸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屏山小学一年级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直接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需要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理解数学知识并实现熟练运用为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合理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的思路,令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为促进其智力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进行深度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
引言:思维能力的提升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实现不断积累与提升,教师需要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其理清思维脉络,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为了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设计开放性题目、渗透数学思想、引发学生猜想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激活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一、设置探究性问题,激发求知欲
教师在设计问题内容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实践探索[1]。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提问,虽然这些物品都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但是涉及的数学知识是学生平时没有思考过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的方式激发其求知欲,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难度较低、容易实现,同时又能达到探究教学的目的。
以“认识图形(一)”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并学会辨认,教师可以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化物品相结合,提出:“大家看看自己书桌上的文具,说一说自己的文具都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次拿出铅笔、橡皮等物品,提出:“大家仔细观察手中的铅笔,结合教材中各种图形的特征,看一看它有什么特点?”通过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学会利用实践探究的形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对于提升思维能力提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二、设计开放性题目,激发想象力
开放性的题目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空白的位置可以随意填写,且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种习题类型能够极大学生的研究欲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选择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2]。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尽量保证答案的不唯一性,通过多种不同的答案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相当于在做一道题的时候产生更多的思考,提升练习题目的学习价值。
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在讲解完退位减法的知识点后,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开放性题目:中填入什么数字会出现退位减法的计算内容?这道题目中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如果填入的答案是6,则,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如果答案是7,则,答案也符合题目要求。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这道题目的所有答案都找出来,通过一道题目的练习可以产生数道题目的计算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令其通过更多的角度来看待此题,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充分开发学习潜能。
三、渗透数学思想,激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对于提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实际学习内容紧密相连,为了帮助学生能够以更加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探讨能够将问题剖析清楚,产生全面、有效的数学思想。教师在设计题目内容时可以从知识的多样性入手,通过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答案,为数学思维的锻炼提供便利条件。
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的题目:长方形的长比宽多2cm,已知其中一条边为7cm,求长方形的周长。全班学生在说出答案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讲述自己的解题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发现7cm的边既可以作为长方形中的长,也可以当做宽来解答问题,在这一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令其对长方形的性质产生充分的了解,实现数学思维的有效渗透,激发思维能力。
四、引发学生猜想,提升创新能力
适当的猜想能够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内容进行验证,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中部分运算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其发展其中的规律,针对后续的计算内容引发猜想,通过实际运算的结果能够印证猜想的准确性。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适当点拨,促进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将猜想的内容与实际证明结果进行总体分析,带领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掌握学习技巧[3]。
以“混合运算”的教学环节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具有一定规律的数学运算题目:、和,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键内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内容:“与前几个算式是否会具有同样的结果?”在实际计算过程中能够得到与猜想内容相符的答案,教师可以针对其猜想内容进行点拨,引导其猜想等多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引发猜想的方式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束语
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部分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而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在所有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对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改进和创新,通过思维能力和具体数学知识的有效结合培养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芬.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J].中国教师,2020(S2):15.
[2]王铭.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J].中国教师,2020(S2):21.
[3]曲红霞.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20(S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