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徐燕芬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课外阅读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燕芬
        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中心小学5115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课外阅读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合适的方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在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科学指导;方法
引言: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正在不断进步,语文教育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并且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对学生小学语文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重视,根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烈兴趣,对学生的阅读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书本中的独特魅力,有效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多措并举,营造浓郁的课外阅读氛围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浓郁的阅读氛围非常重要,能够直接决定学生阅读效果的好坏,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是教师可在班级内设置“图书超市”。教师鼓励每个学生自带几本课外书到校,放在“图书超市”里自由流通,学生间互相分享,可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每个月定期对“超市”里的品种进行更新,从而带来更广知识面的书籍,吸引更多的读者,有助于学生涉猎更丰富的知识。二是开设“书海拾贝”“小小智多星”“故事会”等栏目,鼓励学生在“输入”的同时及时地“输出”,大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逐渐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三是开设“采蜜本”,摘抄课外书中的优美,对自己感触最深的句段。“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断摘抄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可以给文段插画、写感受,在增加摘抄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各个器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只有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外阅读中,改变当前枯燥乏味的阅读氛围,才能在知识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自身观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所以,当我在给学生介绍一本课外书时,会先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他们在感官上留下印象,激发学生的浓郁兴趣。

如我为了引起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兴趣,我从《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中截取了一段精彩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书向他们展示,同时朗读电影后面的情节,接着向他们推荐这本书,并把这本书放进“图书超市”里。学生在看完电影的精彩片段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书后面的内容,从而产生了浓郁的阅读兴趣。又如在我想给学生推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旅游书籍时,我收集了一些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接着我还出示了几张自己去旅游的图片,跟他们说说我在旅游时的见闻,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话匣子一下也打开了,他们对国家的人文景观充满了兴趣,甚至有些去过旅游的同学还上台给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旅游经历。瞬间,同学们就对旅游书籍充满了兴趣,自由自主地在课后找来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就这样,我们班还不断出现了一些“地理专家”,全班同学的地理知识一下子有了飞跃式提升。
        三、合理规划,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当教会学生合理规划阅读时间,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小学生要完成课标里规定的学习量,每天都应需1-2个小时的阅读。教师可建议学生利用早晨的时间进行阅读,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人的大脑清醒,思维活跃,阅读时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有收获。也可把晨读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阅读课外书籍,确保每天的阅读时间。同时也指导学生在连续阅读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十分钟的休息,停下来去思考,去了解阅读内容的真实含义,从而对知识进行更好的吸收,从而保持最佳阅读状态。例如学生在阅读《今天我是升旗手》这本书时,可先让学生进行第一章节“意外收获”的阅读,完成阅读后进行十分钟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能够对内容有足够的吸收时间,思考领悟其中的含义,了解肖晓的良好品德,感受他为了实现愿望不断努力的精神,促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此读物受到一定的感染,为自己的梦想进行不断的努力。由此可见,合理规划阅读时间能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善于反思,促使学生阅读方法的改善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常常会因使用错误的阅读方法而影响自身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阅读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进而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关注自身的阅读节奏和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和改进,找寻到效果较好的阅读方法。教师也可不定时地在班级召开读书经验交谈会,每次邀请两三个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这可让全班同学在听取别人的阅读方法后,对照自己的读书方法,进行反思,吸取别人好的、适应自己的读书方法,同时改正做得不够好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大面积地改善学生的阅读方法,也能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形成产生帮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不断的反省中,也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全面理解阅读内容,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非常重要,能够直接影响学生阅读及其他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中探索合理的阅读方法,充分理解阅读内容的含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推动学生良好的发展脚步[2]。
参考文献:
[1]张海华.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教育观察,2020,943:101-103.
[2]马百亚.让阅读之花开放在学生的心田——刍议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