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游戏材料的生活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陈娜
[导读]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而游戏材料也就成了幼儿游戏展开的重要工具与物质基础,也能够对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发挥一定的影响效果。

浙江绍兴嵊州市黄泽镇中心幼儿园    陈娜   312455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而游戏材料也就成了幼儿游戏展开的重要工具与物质基础,也能够对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发挥一定的影响效果。因此,在幼儿游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游戏材料的把控工作。特别是在电子产品高度发达的今天,许许多多的幼儿都被电子产品吸引,逐渐丧失了对传统游戏的兴趣,而教师应该做到使幼儿脱离电子产品的束缚,使幼儿重新回到原本的游戏环境中,帮助幼儿实现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材料;生活化
        一、严格筛选游戏环节材料
        幼儿还处于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发育成熟的关键性时期,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外界的抵抗力与免疫能力往往都比较差,极容易收到病毒、细菌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现生病的情况。因此,在幼儿游戏材料的筛选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时期莫过于幼儿的身体安全了,这也要求教师能够在游戏材料选择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游戏材料是否对幼儿的身体有害。幼儿在接触玩具时,通常会采取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游戏的行为,所以常常会出现幼儿将玩具含在嘴里的情况,这就要求游戏的材料本身具有食品级的安全系数,不会因为幼儿的含食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定期的完成对游戏材料的清洁工作,保证每一个游戏材料都是干净的。其次,为了避免幼儿出现对游戏材料的误吞情况,教师除了应该加强游戏环节展开过程中对幼儿的监管工作外,还应该在游戏材料选择时尽量避免挑选出具有一些细小零件的游戏材料,从根源上避免幼儿误吞情况的出现。
        在游戏材料能够满足对幼儿身体安全不造成伤害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对游戏材料的趣味性与年龄适应性展开一定的筛选。幼儿阶段的孩子身心发育水平较为迅速,短短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幼儿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这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水平为其挑选出最为恰当的游戏材料,使处于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幼儿都可以挑选到最为适合自己的游戏材料。当然,幼儿游戏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养成幼儿肆意玩耍的习惯,而是希望在游戏环节的开展过程中完成对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念,使幼儿能够更好地面对接下来人生中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在幼儿游戏教学环节中,对于材料的筛选,教师还应该选择具有一定教学意义的游戏生活化游戏材料,诸如幼儿故事绘本,简笔画材料,益智类棋牌游戏,等等。
        二、合理完成游戏场景搭建
        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外部环境的改变是十分敏感的,其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也要求教师能够对幼儿开展游戏教育环节时能够为幼儿建立恰当的游戏教学情境,使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教学环节中,实现幼儿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幼儿游戏教育中,幼儿角色扮演类游戏往往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角色扮演类游戏是培育幼儿语言沟通能力、观赏生活能力以及体验生活的重要教学途径。而角色扮演类教学游戏的开展往往需要教师搭建出合理的游戏开展情景,因此教师应该能够完成对现有游戏材料的合理运用,实现对角色类游戏场景的有效搭建,使幼儿能够在角色类游戏环节的开展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对自身社会阅历水平的综合性提高,最终达到有效的幼儿教育目的。



        通过一些对幼儿园游戏材料的调查研究结果可知,大多数幼儿园都设置了“小厨房”或“娃娃屋”的相关游戏场景,这也是能够满足幼儿身心成长需求的最为普遍的游戏场景。其中,“小厨房”的建立可以基本满足幼儿动手能力锻炼的基础需求,使幼儿在扮演“厨师”角色的过程中,完成对厨房基本器具以及蔬菜水果的认识与用途了解,实现对幼儿基本生活技能的相关培养。当然,在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演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完成了对实践动手能力的相关锻炼。而在“娃娃屋”的游戏开展过程中,幼儿往往需要组织起几个人的小团体,再自行分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孩子”等角色。在此过程中,幼儿可能会出现竞选同一个角色的情况。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导幼儿阐述自己想要扮演此类角色的理由,最后由其他幼儿投票决定最终的扮演者。在此过程中,幼儿可得到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的锻炼。当然,教师也应该恰当地鼓励竞选失败的幼儿,避免幼儿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丧失对游戏教育的兴趣的情况出现。
        三、充分尊重幼儿内心需求
        在现代教育开展过程中,倡导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导力量,而幼儿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应该遵守这一教学理念,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恰当地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内心需求,实现对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幼儿园时期,中、大班的幼儿已然初步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因此在游戏教学环节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采取完全依照教学计划,机械地完成相关幼儿游戏的教学方法。如若教学计划中出现并不适合幼儿或难以有效吸引幼儿游戏兴趣的情况,教师不可以采取较为强硬的教学手段监督幼儿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应该对教学计划内容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使其能够更为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充分激发出幼儿的游戏兴趣,保证幼儿游戏环节能够高效高质的完成。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幼儿的教学工作开展仅仅依靠在幼儿园内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幼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幼儿的父母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在幼儿游戏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幼儿家长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也应该与幼儿家长就幼儿的表现情况与教育水平展开有效的沟通交流,团结幼儿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家庭力量,帮助幼儿建立在家庭、幼儿园内的双重良好游戏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对幼儿的有效教育以及帮助幼儿完成对其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游戏教学环节内的相关生活化材料是十分重要的,这也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充分发扬自己的职业素养,就传统的幼儿游戏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革,同时加强对游戏材料的筛选工作,为幼儿建立更为符合其发育需求的游戏情景,同时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内心需求,加强与幼儿家长间的游戏沟通,最终为幼儿建立出良好的游戏教学展开环境,实现对幼儿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静.幼儿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7(3):69.
[2]张微.浅谈幼儿园游戏材料生活化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3):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