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式下地理教具的制作与使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石念文
[导读]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具的制作及使用可以让教学更为生动及形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具使用及制作的重视度有限,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对教具制作及使用提高认识,掌握它的制作使用原则,尝试设计合理的制作使用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广西梧州市苍梧县苍梧中学    石念文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具的制作及使用可以让教学更为生动及形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具使用及制作的重视度有限,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对教具制作及使用提高认识,掌握它的制作使用原则,尝试设计合理的制作使用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地理;使用方法;教具制作;新课改
        引言: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教育需要作出改革,让教学更满足时代需求、学生需求,还有新的教学需求,促使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对教具的制作、使用不够重视,对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的依赖程度较高,导致课堂不够生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新时期中,教师应该遵循科学的教具制作及使用原则,改良地理教学模式,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形势下地理教具的制作及使用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1]。因此,在教具使用或制作时,都要确保学生主体原则。在此原则下,要求道具在使用或制作中,都能考虑学生特点,以更为趣味、直观的方式,展示地理知识,或者促使学生参与进教具使用、教具制作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动手过程中,促使其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二)师生互动原则
        在地理教学中,师生互动属于十分关键的活动,它是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也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2]。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思维得到引导,在教师提问的影响下,尝试思考地理知识。而在教具的制作、使用中,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能基于教师的经验及指导,让教具的制作质量得到提高,并基于道具使用中的合理提问,促使学生加强对教具、地理知识的理解,保障教学效果。
        (三)材料便利原则
        在教具制作及使用中,教具材料是影响制作难易度、使用便利度的关键。在教学中,合理的地理教具,应该遵循材料便利的原则,例如,师生双方可以利用废纸板、废水瓶等材料制作教具,让废弃资源被二次利用,体现环保、绿色的教育特征,进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方式,提高其综合素养。
        二、新课改形势下地理教具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一)以地理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在地理教学中,教具的应用,在于它能让教学更具直观性、形象性,对教材内的抽象知识做好具象化处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进而保障教学效果[3]。在授课时,教师需要对教具、教具材料合理选择,基于教学目标,尝试合理的教具制作及教学设计,为教学提供充分便利。
        以“地球的运动”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对教具自主制作。利用玩具内的小型电机,带动地球仪,使其在开关启动后能够自转。而月球可以由乒乓球代替,并用金属丝支撑,将金属丝在小轮上安装,将小轮在地球仪的支架上进行安装。


而小轮能够和在小灯泡支架上,安装的固定大轮进行连接,确保地球仪在围绕小灯泡一周公转后,乒乓球能围绕地球仪完成12周转动。在塑料横杆的一端中,可以尝试激光灯的安装,以此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仪的支架之下,对和激光灯的下端直径一样的固定小轮进行安装,再通过皮筋相连,借此构成简易版教学三体球。而在教师展示此教具时,班级内学生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让学生提高兴趣,优化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
        (二)以地理教具创设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无论理论教学、教具教学,或者是信息化教学,都要重视学生的兴趣激发,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为教学打好基础。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属于一类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它也满足新课改提出的教学需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尝试展示教具、带领学生制作教具,让教具的制作及使用,成为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探索的动力,让地理课堂更具生动性。
        以“城市空间结构”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在本节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知识,最佳的方式是选择某一城市,以其空间结构为参考,制作简易的地理教具,让学生兴趣得以提高。在教具制作中,教师可以在一块硬纸板上,通过各色彩纸、小模型,展示城市的土地利用图,促使学生对城市功能的分区有所详细了解。而为提高教具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代表城市不同区域的小模型、彩纸卡纸上,设置磁力装置,让教具可以被灵活使用。其次,该类教具可以提供给学生,使其自主分析并尝试布设城市结构,加强其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以地理教具促进手脑结合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属于常见的课堂模式。但此类模式有着效果不佳、形式枯燥的问题,十分影响课堂质量。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法做好改良,促使学生手脑结合,完成创新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充分参与教具制作、教具演示,使其对教学过程亲身参与,在自主操作中,掌握教材知识,丰富其学习体验,提升综合能力。
        以“地球的结构”为例,在本节教学中,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自主尝试教具的制作及应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以各色的橡皮泥代表地球的不同圈层,分别表示地球的地壳、地核或者岩石圈等等。而在动手的过程中,各个学生对地球结构的记忆会更加深刻,和传统教学不同的授课方式,也能激发更多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让教学氛围更佳。最后,教师可以组织教具制作的评比活动,由学生选出教具制作最佳的小组,或者鼓励学生借助教具的展示,为班级学生讲解对应的地球结构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结束语: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知识点更为抽象,同时也更为繁杂。如何采取更科学的授课手段,让学生兴趣得以调动,让课堂更为生动,是新课改下各个教师所重点考虑的问题。而教具的制作及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表现出的问题。为此,教具的使用及制作应该受到更多教师的关注及实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借助教具完成创新创意的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光和.探究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J].当代旅游,2019,000(004):P.1-1.
[2]郭莉.师生自制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好日子,2019,000(007):P.1-1.
[3]王鹏.探讨自制教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000(005):88-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