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5月   作者:冯尧
[导读]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写作中的方法不全面,下笔难、书面语言逻辑组织能力弱,甚至存在抵制写作的现象。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冯尧 404100

摘要: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写作中的方法不全面,下笔难、书面语言逻辑组织能力弱,甚至存在抵制写作的现象。但随着人们交际的日益广泛,微写作在社交平台的利用也更加的频繁,微写作是源于微型文学作品类型,源于生活紧跟时代步伐的一种写作形式,它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能够在较短的篇幅内表达想法和观点,小片段的“微写作”,鼓励学生以最少的字数,最快的速度传达,内心感受轻松进行微写作,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有效的注入活水,使语文作文教学重焕生机。
关键词:微写作;初中;作文教学;应用
        引言: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对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生活中进行素材积累,在写作时提前谋划,并有意识地融入自身情感,写出的文章才能够更加具有可读性,其写作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微写作的开展,便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微写作是指一种规模小、时间短、针对性强的写作形式,它往往能够匹配多种课堂教学手法,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活跃时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用意识,从而突破原有的写作训练只是集中在某个时段的困境,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一、微写作揣摩布局艺术,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进行结构布局,便能够避免行文散乱无章。布局结构是文章最重要的“脊骨”,学生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有逻辑,更易于理解。微写作可以有机整合写作教学和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经典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对他小时候的求学经历进行了一定的描写。他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描写,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随着他的描写移步换景,进而掌握文章主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描写节点进行了标注,并在读完文章后,重点进行回顾,了解鲁迅是如何进行文章写作的,又是如何控制各个部分的内容详略的。又如讲授《济南的冬天》后,可要求学生灵活地借鉴课文的写法,如生动形象的拟人、比喻、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抓住我们家乡台山冬天的景色特点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小练笔,让学生进行微写作,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描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地方或者一件事。这样,学生能够把握住写作的结构,有意识地进行谋篇布局,不再像以前一样,想到哪里写到哪里。[1]
        二、微写作撷取故事片段,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变成自己的写作资源,从而让自己的文章更加踏实有力,可读性更强。


通过故事片段与生活的连接,学生能够很好地把生活体验转化为笔下的文字,进而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进行观察,走近写作,让写作成为有根之木,让文章能够更加踏实、更有内容。例如,《社戏》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品,有着很强的教学意义,其中对乡土习俗、风景和生活的描写,可以作为写作指导资源加以利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通读,让学生自由地去体会作者笔下乡间生活的美好。然后,笔者让学生重点品读文章中对豆子的描写,为何看社戏当天的豆子好吃一些呢?为何要着重表现“自己偷”这样的行为呢?经过不断地研读,学生发现作者这样描写,是因为小孩子心性,背着大人做了“不正确”的事,得逞后便有一丝喜悦,而这种情感体验,使得豆子格外好吃。这样的分析架起了文章和生活之间的桥梁。最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及时进行微写作。有不少学生借鉴鲁迅的写法,写出了好作品。可见,通过对故事片段进行重点剖析,打破写作和生活之间的“隔离墙”,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提升他们的写作素养。[2]
        三、微写作灌注丰沛情感,升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写作是一项语言情感输出的过程,是学生思想活动与情感体验的文字形式。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只是单纯地记录发生的事件,并没有在其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导致整篇文章乏善可陈,不具可读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必然能够扭转这一教学困境。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能够形成很好的启发作用,这样学生在创作中,便会不经意地通过一些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让整篇文章更加活灵活现。显然,微写作这种即时创作形式,能够让学生把课堂中的感悟,转化到文章中去,提高写作效能。例如,《孤独之旅》中的人物在生活的锤炼下,逐渐成长,克服了孤独,而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直接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比如在表达害怕的情绪时,作者写“芦苇直涌到天边”;在反映人物克服内心的障碍之后,则原有的芦苇又“浩浩荡荡”了。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给文章注入情感,是极佳的创作手法。在教学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模仿文中的写法,进行微写作。不少学生能够通过细节描写使文章更能突显个人的情感。[3]
        结语:微写作是一种先进的写作手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灵活应用,结合课堂教学资源,把握写作机会,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素养。因此,教师要合理分析微写作的教学优势,根据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情况去合理设计微写作教学策略,让微写作的“微风”激起学生创作兴趣的“水花”,实现初中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琳.浅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J].课外语文.2017(9).
[2]贺佳.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实施对策[J].新课程(下).2018(12).
[3]郭理梅.“微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课内外.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