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闻天
天津中机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081
摘要:设计人员全新的眼光来审视绿色建筑技术,充分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势,制定基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案,对各环节的设计行为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约束。把握绿色建筑技术和传统建筑设计的衔接点和关联点,以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来指导设计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技术;优化结合
引言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其导入建筑设计过程,能够取得十分优越的设计效果。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树立全新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了解建筑与环境、自然、生活存在的联系。以促进自然与人协调发展、自然与建筑协调发展为原则,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深度剖析和研究,科学地进行建筑生态设计和绿色设计。另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对一些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的关注,了解一些国际化的绿色建筑前沿信息,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与社会、自然、需求的发展保持一致。
一、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绿色建筑的主旨与核心是“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建筑技术和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的多种技术进行有效组合。在确保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低碳、环保、健康的同时,使建筑设计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相关人员需实际的到建筑施工场地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对其环境、生态、设计等问题进行评估,根据建筑与设计的需求来进行方法和方案的优化调整,把握建筑设计的尺度,适当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入。相比传统的施工技术,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所耗费的能源和资源相对较少,且能对传统施工技术起到良好的升级和补充的作用。另外,设计师也可充分利用具有较多优势的节能环保型施工材料,根据其特性来对实际的施工流程进行科学设计,全面发挥节能技术、能源循环利用技术、隔热技术、保温技术、通风技术的优势。
二、绿色建筑技术的基本原则
(一)协同性原则
在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师必须要充分遵循绿色建筑设计的协同性原则,考虑建筑的整个使用需求和生命周期,确保建筑与周围的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协调和综合。在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情况之下,构建能符合多方需求的统一、综合、完善的全新绿色建筑生态体系。
(二)因地制宜原则
建筑设计中应掌握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点,充分遵循因情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当地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科技发展,以及资源储备、气候条件、文化特色等多种情况入手进行剖析。对建筑设计的执行度和科学性进行科学论证,选择与其最贴近的绿色建筑技术设计方案。
(三)绿色施工原则
一般而言,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本身的周期相的较长,期间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浪费,进而导致整个工程的成本呈持续增长状态。而在引入绿色建筑技术之后,可根据具体施工进度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利用绿色施工原则来对其进行指导,全面发挥可再生资源的作用和价值,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四)健康性原则
建筑作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场所,其性能不仅要符合实际使用需求,还要充分遵循建筑设计的健康性原则,尽可能减少各种有毒有害,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的建筑材料使用。此外。还需考虑建筑设计的多变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对于建筑过程当中的各种情况进行有效的预估,在设计环节预留更多的弹性发展空间,并对建筑设计的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三、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的策略
(一)规划设计阶段的优化结合
在建筑设计之前,相关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从招投标阶段开始的一些建筑项目的档案、合同、文件、数据,由设计人员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以此为支撑进行建筑设计规划。
在实际设计前,还必须要了解建筑场地的环境和条件,对建筑的外形和功能进行确定,合理划分建筑内部的不同区域。在设计时,相关人员还必须要从经济性和功能性的入手,尽可能选择一些价格较为低廉,且可再生、可回收、可循环的优质绿色建筑材料。例如,有效应用纸蜂窝石膏板隔断墙、预制轻钢龙骨内隔墙、GRC条板、纸面石膏板、加气混凝土、混凝土砌块等。建筑在实际的使用和后续运行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状况进行预估,在原有的环保节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气候适应设计的优化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确保建筑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舒适性,能够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实际使用需求。因此,在设计之前,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来查询本地区的历年气候变化情况,或是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充分了解本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和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以此为参照来进行实际的绿色建筑设计。例如,某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气候,终年温度相对较高,太阳直射角度大。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选择在房顶种植一些具有绿化和遮阴效果的绿色植物。为增强整体的美观效果,可选择一些低矮的灌木、爬藤类、垂吊类的植物,也可以在建筑外特定区域或者屋顶上设置太阳能设备,对可再生的太阳能资源进行有效的转化。在供给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能最大限度降低电能的消耗。其门窗设计必须要考虑风向和采光效果,尽可能增加窗户的面积,或是增设采光遮阳天窗。选择具有较强保温、隔热、节能效果的优质玻璃,并设置玻璃幕墙,在有效抵挡和隔离紫外线的同时,使室内温度保持在较恒定的范围之内。
(三)建筑形态设计优化
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地引进先进的BIM技术来构建建筑模型,直观、全面、立体地了解建筑的整体外部形态特性。也可以导入量化分析法,通过大小、方向、位置、肌理、色彩、形状等多视觉元素和块、面、线、点等概念元素的融合与转化,获得不同的外部形态设计效果。当模拟存在不协调因素或者问题时,则可通过系统修正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变更。在有效降低设计修改的人力、时间、财力消耗的同时,能取得更好的绿色节能筑外形设计效果。例如,伦敦瑞士再保险总部大楼,在建筑外表引入了呈现自然生长状态,与松果表面相似的螺旋曲线,通过进行合理的暗色条带设置,使建筑外形呈现出一种“子弹头”的优美曲线形态,以有效提升建筑外表的整体审美性和观赏性。该结构还能产生气体引流的作用,建筑边缘的内庭幕墙呈锯齿状分布,开启窗户就能截取自然风,通过内庭盘旋而上,以及楼层上下层风压驱动,有效增加自然风的流动频数。外墙设计需选择一些具有较强保温隔热性能,且使用年限和质量相对较高的优质绿色节能型材料,引入各种较为先进的外墙保温技术,结合建筑的实际使用需求和外形特点来进行优化与设计,科学构建外墙保温系统。将水泥发泡保温板、增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钢丝网等进行组合,选择无毒无害、性能优越的节能环保型涂料。考虑不同季节和光照对建筑外形产生的影响,避免使用反光玻璃而造成光学污染,科学设置百叶窗。也可在考虑其和自然环境协调性的基础上,对饰面层进行科学设计,在其中增加一些与本地区生态环境相关的元素,使建筑也能成为亮丽的风景线或著名的地标景点。
结束语
综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深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进程,特别是在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其对建筑的要求也在持续提升。在进行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充分了解不同层次用户的实际需求,掌握实际的建筑设计目标,对原有的建筑设计的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还应结合当下的我国国情,在建筑设计中引入绿色建筑思想和节能环保理念,全面提高建筑的综合性能和质量,以期能为建筑单位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优化结合的对策[J].夏梦.住宅与房地产.2018(08)
[2]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解析[J].及有龙.住宅与房地产.2017(17)
[3]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探讨[J].李良.低碳世界.2018(06)
[4]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探讨[J].蔡依辰.居舍.2019(29)
[5]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探讨[J].陈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