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带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 5275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作为较为常见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与化学知识点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对培养其综合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化学;运用策略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教学中仅凭实验是远远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一些化学知识的抽象性较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差,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更直观的将知识点展示出来,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
一、合理创设情境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兴趣必然会引起注意,兴趣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而初中生的知识储备量和生活阅历都不丰富,在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也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视频、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图片、数据统计等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1]。而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就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扫除教学中的障碍,为后续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举例来说,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如为初中生播放“铁的冶炼”相关视频来创设情境,不仅过程简洁、清晰,还能避免仪器、材料短缺,无法做实验的问题。当学生认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问题,引导其思考“目前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那么铁是怎样冶炼呢?”并为其介绍工业炼铁、实验室炼铁等两种方法。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正确回答问题,而是让其思维更加活跃,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后续教学中。
二、模拟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学习中会涉及到一些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一些危险性较高或是复杂性较高的化学实验也无法在课堂中演示,使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着误区或是困难[2]。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化学实验,并对其中蕴涵的化学知识进行讲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时,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酸碱中和这一词,但却并不了解这一反应的实质。而且,以往接触到的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较明显的变化,学生已经习惯了根据现象来判断反应发生。但酸碱溶液融合后却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反应现象,这是中和反应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学生在思考后回答:“不能!”之后再利用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并运用多种指示剂进行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加深对中和反应、指示剂选用的理解。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很多知识点和专业名词仅靠教师口述很难理解透彻。而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以动画、图像或是页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3]。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起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作用。举例来说,在学习《溶解度》一课时,教学难点为学生需要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相关的溶解信息。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比较食盐和硝酸钾溶解在水中的能力大小的方案是否可行?”从而提出假设“如果要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应该控制哪些条件?”引出溶解度的定义及四要素。之后,再利用多媒体创设新的情境“未打开的可乐用手压,打开后,喝下去后生理反应”,点破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当学生已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再展示电子课件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认真观看溶解度曲线,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问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学习难度,非常适合应用在化学重难点教学中。
四、多媒体与板书有效结合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有着很多优势,但缺点在于播放后不会留下教学痕迹,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滥用多媒体,还是要在课堂中将其与板书相结合。根据电子课件的内容进行板书构写,遇到教学难点时,要讲解的更加详细,二者完美配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举例来说,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学生要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这一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课堂中,教师要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镰刀、镁条等事物的照片,并提出问题“这是否是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如果不是,那么,导致金属变色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激发学生探究“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学生在经过探讨后,认为“镁条和镰刀变色的原因是因为金属与氧气发生了反应,而有的金属却不能发生反应。”教师要将学生猜测的观点和化学公式都记录在黑板上,目的是为了后续讲解完知识点后,回头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之后,引导再次利用多媒体展示用刀切开的苹果图片,提问“为什么苹果用刀切开后表面也会变黑呢?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围绕生活常识创设情境,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其自己提出问题,经过猜想和探究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结束语
总的来说,多媒体是目前学校课堂中较为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之一,其有着形式多样化、直观化等特点,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同时,多媒体也为创新课堂提供了新的平台,能够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双双.浅析信息技术使用对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22(24):171-172.
[2]巩吉荣.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0,22(23):200-201.
[3]许丽珍.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园,2020,13(33):42-43.